陳育和
章魚屬頭足類動物,同時也作為軟體動物,通常與蝸牛,蛞蝓,扇貝,貽貝等動物有親緣關系,但是,它們具有其同科動物所沒有的諸多特點。8個運動自如的腕臂,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思維;用來躲避敵人的“墨云”;通過情緒改變體色的能力等。這些只是章魚擁有的能力中最簡單的幾個。
我們尚不了解有關一些基本頭足類動物的生物學和生態學方面的奧秘。例如,長達15米的巨型烏賊偶爾也沖上海灘,深海槍烏賊吸盤留在抹香鯨身上的圓形傷痕,都表明有一些真正巨大的烏賊在深海中活動。過去曾有人假設,巨型烏賊能達到一個排球場的大小!
目前,頭足類動物依然是一些研究人員熱情研究的對象,尤其是章魚,近年來新聞不斷。有誰會想到章魚會戴著扇貝殼當做“鋼盔”或利用自己的腕臂當做“車輪”,讓自己在海床底滾動呢?而這些說明了章魚擁有個性,能夠自娛自樂。
人們發現章魚具有學習能力的證據始于100年前。人們一直認為,章魚具有從小到大、從細變粗、從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它們能在迷宮中找到通路,能利用線索導向回到捕獵場所,能在開口的玻璃瓶中抓到螃蟹,或用一根鋼絲鉆開一個扇貝殼而食其肉。在上述章魚的行為后似乎有一個普遍的原理就是:無論如何它都能得到吃的。
當把幾只章魚同時放到一個狹小空間時,一只30厘米長的章魚可縮到10毫米。在水族館擁有很好的防逃措施前,章魚隨時可能逃脫。
有研究人員做過實驗,他把裝有活龍蝦且只有一個口的透明塑料箱放在章魚面前,研究人員記錄下成年或幼年章魚分別花多少時間發現進口并捕捉到食物。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年輕的章魚對有龍蝦的箱子十分感興趣,它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試圖用自己的腕臂捕捉獵物,就像在自然界的行為一樣。盡管這只龍蝦被箱子容器保護著,但是當章魚快要發起進攻時,又開始慢了下來并盤算如何才能進入箱子。而不在容器外面追蹤龍蝦。然而幾乎所有年輕的章魚都這樣堅持不懈,幾經努力最終有一些獲得成功,盡管經過了多次失敗。
顯然,章魚是一種智能很高的動物,隨著它們的成長變得更善于解決問題。章魚在許多方面與人相像:少兒階段熱心好學,但是沒有經驗;青年階段懂得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并作得很快;而成年期喜歡在家坐著休息,正像人類個體回應的變化性,使生活更有趣。
那么,智能為何會在這種短壽的動物身上進化出來呢?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分成了兩個派系: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章魚需要大腦只是控制敏銳的眼睛,對色彩變化負責的數百萬個色素細胞,控制8個腕臂和眾多吸盤,這些身體器官是用來捕食,吸附物體游泳、爬行甚至交配。而其他一些科學家則假設,章魚的智力是為了應付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為章魚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為了捕食,而不是被捕食并且養育更多的后代,它們必須快速地調整,利用任何一種能有效獲得的資源。這就是章魚所作的。
(短信代碼:0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