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別超過15分鐘
拔火罐是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主要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可以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濕。人過中年筋骨痛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寒濕邪入侵,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拔火罐便成了中老年人在家里常用的治風濕疼痛方法。但您知道嗎?拔火罐的時間并非越長越好。
火罐的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15分鐘為宜,一般留罐10~15分鐘即可。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負壓而不在于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起泡,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若是起泡比較小,不用特別處理,一般會自行消退;若起泡較大最好到醫院處理,需要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針具刺破,再敷上藥物、紗布。所以,拔火罐時間不宜過長。
(劉誼人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落枕的家庭護理
落枕,又稱失枕。造成落枕的原因有二:
1.睡眠時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部肌肉痙攣疲勞。如果睡得太熟,轉身時,身子轉動了但頸項并未隨之轉動,使頸項處于一個不良的位置,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
2.患者因在夜間睡眠時門窗打開被風吹襲而受涼,并產生疼痛。大多數落枕疼痛一般持續2~3天,不作治療亦可自己康復,如果希望盡快減輕痛苦,及早恢復,可做以下處理。
冷敷:一般落枕都屬于急性損傷,表現為局部疼痛、僵硬??捎妹戆毿”7蠡继?,每次15~20分鐘,每天兩次,嚴重者可每小時敷1次。
熱敷:待到炎癥疼痛減輕時,再考慮熱敷??捎脽崦頋穹?,亦可用紅外線、取暖器照射,還可用鹽水瓶灌熱水干敷。
按摩:經上述方法后,頸肩部仍覺得疼痛者,可用分筋法按摩。患者取坐位,暴露頸肩部,醫者站在患者后方,在肩部疼痛處涂少許紅花油或舒盤筋油,用左手扶住患者頭頂位置,用右手拇指放在肩部疼痛處輕揉按摩,并向肩外輕輕推捋以分離痙攣痛點。每日推3~6次,一般在分筋按摩后,頸肩疼痛都可緩解。
(馮松菊摘自《健康生活報》)
傷口處理六誤區
生活中處理傷口有很多誤區,如果處理不當,小病也會變成大患。
誤區一:不包扎,讓傷口自然風干,才能更快愈合。傷口愈合需要濕潤的環境,如果手指破了,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紗布覆蓋傷口,這樣有利于快速愈合。
誤區二:傷口包扎得緊一些,不容易感染。包扎時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則會減少傷口接觸氧氣的機會,使傷口愈合變慢。此外,包扎過緊還會阻礙血液循環。
誤區三:出血時,立即使用云南白藥等止血粉。在家處理傷口,盡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則會刺激傷口,還會蓋住創面,為醫生的診斷及“二次處理”造成困難。
誤區四:每天換藥,能好得快些。只要保持傷口清潔,不需要每天換藥。如果天天換,反而會增加傷口接觸空氣中污染物的機會,且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加重瘢痕的形成。
誤區五:愈合中的傷口長出一層黃黃的薄膜,要馬上清除。這層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組織,有助于傷口愈合,除掉會適得其反。
誤區六:涂雙氧水、紫藥水及碘酒等急救藥品。這些急救藥品可以使傷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經消毒的傷口上,細菌反而會在痂皮的保護下生長,并入侵傷口深處,甚至導致化膿。一般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馬耀良薦自《新聞信息報》)
有損形體的壞習慣
俯睡:俯睡會增加胸部、面部、肺部及心臟的壓力,妨礙血液循環,使面部浮腫,眼現血絲,面色難看。
抓頭:用臟指甲抓頭,特別是在洗頭時使勁亂抓,易在頭皮上劃下傷痕,發生炎癥,有損頭皮的健康生長。
咬物:啃指甲、咬下唇,易使口腔上頜的門牙突出,下頜的前牙后退,影響牙齒的整齊美觀,還會使手上和口腔的細菌交叉感染。
皺眉:瞇縫眼、皺眉、撇嘴的習慣,會導致面部皮膚產生橫豎皺紋,眼角起魚尾紋。
貪坐:晚飯吃得很飽,然后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且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時間長了腹部凸出,臀部松垂,體態顯得臃腫難看。
架腿:坐著時習慣架二郎腿。架腿時破壞了軀體平衡,長此下去,會造成脊椎的扭曲變形。
(韓玉樂摘自《健康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