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 紅
中國人的禮貌與謙虛聞名世界,但李明出國后,感觸最深的卻是被人稱作“沒禮貌”的中國人,他從中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間的巨大差異。
2006年7月,李明遠赴南美洲的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讀經濟專業(yè)。剛到阿根廷,南美洲美麗的風景和獨特的文化吸引了他,語言、環(huán)境等每一樣都刺激著李明的感官,每樣東西他都很感興趣,對即將開始的學習生活也充滿了憧憬。
很快他發(fā)現有點難,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學全部采用西班牙語教學,但李明對西班牙語一點也不懂,為了盡快掌握西班牙語,他想尋找一切機會練習口語,于是上課經常提問題,一段時間后,一些同學說李明愛表現自己,是個“不懂禮貌”的中國人。
李明的宿舍簡直就是一個小“聯合國”,舍友來自美國、法國、巴西等國家。雖然南美人和亞洲人有很多不一樣,但一段時間后,都成了好朋友。剛到阿根廷,宿舍有一位來自阿根廷的學生,舍友們經常一起出去吃飯、游玩,相處甚歡。突然有一天,那位阿根廷的學生開始對李明冷淡起來,李明很納悶,思前想后,也沒有發(fā)現有得罪過他的地方,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李明向其他同學咨詢了一下,那位同學很鄭重地告訴李明說,阿根廷的同學認為李明很不友好,原因僅僅是沒對他施吻禮。
南美人跟人打招呼的方式是吻臉頰,和中國的握手一樣,代表禮貌和友好。李明以為住一個宿舍,很熟悉,沒有必要整天親來親去的,后來發(fā)現錯了,在李明注意這個禮節(jié)后,他們又和好如初。有一次,李明要上廁所,他坐在客廳看電視,經過客廳時,李明吻了他的臉頰,出了廁所,又吻了他的臉頰。
在國外生活的日子里,李明強烈地感覺到生活最能讓人學習。他講述了一個鄰居的4歲孩子用3個月時間學會西班牙語的故事。李明說阿根廷人使用西班牙語,這種語言是大卷舌音,和中文的發(fā)音方式有很多不同。剛到阿根廷,我只能通過不停地練習說話來鍛煉自己,感覺很吃力。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他的媽媽是中國人,她在阿根廷生活了一年多后,把孩子接過去送進阿根廷的幼兒園。剛開始孩子的媽媽非常擔心孩子與小朋友交流時會很吃力,但3個月后,小男孩竟然說出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讓所有人都驚嘆不已。他的媽媽說,孩子就是在和小朋友打架、吵架中學會西班牙語的。這讓李明深有感觸,他說:“生活是最能讓人學習的。”
2007年2月,李明去新加坡考察學校。初到新加坡,李明又發(fā)現新加坡與阿根廷的生活方式大相徑庭。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發(fā)展速度和進步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新加坡人理智、有效率,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發(fā)現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忙著學習和工作,這一點與阿根廷人有著巨大的差別。在阿根廷,每個人學習都很悠閑,仿佛學習就是娛樂,娛樂也是在學習。這與阿根廷大學的終身學習制有關系,阿根廷對學期長短沒有要求,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而新加坡的本科學制是2~4年,是精華型的學習。在阿根廷的大學里,帶著老婆、抱著兒子上學的人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