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食等
2007年9月25日下午1點,日本國會召開眾議院全體會議進行了首相指名選舉。結果是自民黨總裁福田康夫在第一輪投票中即獲得超過半數的338票(有效票數476),當選首相。但在野黨占優勢的參議院的投票結果,卻是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被指名。由于兩院選舉的結果不同,國會召開了兩院磋商會議。根據憲法第67條有關眾議院優先的規定,眾議院選出的福田康夫接替9月12號因健康原因辭職的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新首相。
福田康夫生于1936年7月,現年71歲,早年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擁有極其顯赫的家世背景,其父福田赳夫曾官至首相,創立了自民黨內一大派系“福田派”(現已演變為“森派),并一手培養了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兩位首相。而福田康夫的獲選,也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對“父子首相”。
福田康夫性格溫和,在政策方面以穩健著稱,曾擔任森喜朗內閣官房長官。森喜朗在執政后期屢屢失言,福田數次出面打圓場,并助其平息了加藤紘一逼宮的“加藤之亂”。小泉純一郎2001年上臺后,將福田挽留在官房長官職位上,2004年5月福田康夫因卷入養老保險金丑聞辭職。
福田康夫的外交政策以聯合國、日美同盟和成為亞洲一員為中心。他重視構筑日本的亞洲外交關系,明確表示“應該從大局出發處理日本與中韓的關系,日本首相不應參拜靖國神社”。福田處事低調謙遜,這種作風甚至在他的兩子一女身上也得到充分的體現,沒有像其他政壇高官子女那么張揚,他的兒女都是很普通的職員。
福田康夫的任期為安倍辭職后留下的2年時間(截至2009年9月)。他上任后肩負使自民黨重振旗鼓的重任,同時面臨眾多難題,包括謀求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繼續展開供油活動,解決養老金記錄不全問題是否提高消費稅充當養老金的資金來源,消除導致參議院選舉遭慘敗的城鄉差距擴大問題。此外,在參議院被民主黨掌握的情況下,如此應對國會也將受到不小的考驗。民主黨方面要求盡早解散眾議院舉行全國大選,自民黨勢必將繼續面臨困境。
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被評為“最惡之人”
□方穎
加拿大《海貍》雜志最近公布了“加拿大最惡之人”的評選結果,已故的加拿大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位居第一,現任總理斯蒂芬·哈珀排名第六。
特魯多1919年10月18日生于蒙特利爾,先后在蒙特利爾大學、哈佛大學、巴黎伊科爾政治學院、倫敦經濟學院讀書,1965年進入政界、曾擔任過國會議員和司法部長,1968年當選為加拿大第15任總理,并一直連任到1979年。
特魯多是個堅定的聯邦主義者,主張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文化在加拿大共存。他在1969年就主持通過了一項重要法律《正式語言法案》,使法語與英語一樣獲得官方語言的地位,隨后特魯多不斷提高法裔的聯邦政府的政治地位,從而引起西部一些英語省份的不滿。
特魯多有一種明星氣質。他熱愛運動,舞技一流,喜歡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并且總喜歡在領口別上一支幾乎是他個人標記的紅玫瑰。特魯多的魅力屬于叛逆的60年代。他種種出格的舉止一反從前政界的沉悶,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在競選期間他的演講會常常能搞得像搖滾音樂會那么熱鬧。媒體特意為他造出一個詞叫“特魯多狂熱”。
加拿大國家歷史協會主席莫里森說:“在很多方面,特魯多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投票時的選擇,因為許多加拿大人對本國的歷史并不是很了解,特魯多也許是他們知道的為數不多的歷史人物之一”。
發起這項評選活動的是加拿大國家歷史協會出版的《海貍》雜志。在這項評選中,著名的連環殺手奧爾森、伯納多、赫莫卡以及歌手席琳·迪翁和報業大亨康拉德·布萊克等人也在榜單內。
內賈德:個性總統受爭議
□張曉春
伊朗總統內賈德,以其極富個性的執政風格,直言不諱的硬漢外交形象,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伊朗在重啟核研究后,面對西方的頻頻施壓,內賈德多次發表強硬表態,多次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他接二連三地公開發表反猶驚世言論說:“應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二戰期間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結論純屬神話。承認神話的歐洲人應將德國、奧地利領土割出一部分,或拿出美國的阿拉斯加,送給以色列建國,而非犧牲巴勒斯坦人的利益”等等。
內賈德因此招致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德國召見伊朗大使,表示對內賈德的言論感到“震驚和無法接受”。歐盟首腦會議通過決議,“毫無保留”地譴責內賈德。
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出生于伊朗塞姆南省伽姆薩縣,其父是鐵匠,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四,1歲那年全家遷居德黑蘭。他在德黑蘭上完了小學、中學和高中,1975年全國高考中他以第130名的成績考入伊朗科學與科技大學,攻讀開發工程專業。1986年,成為該校首席專家。1989年,成為該校開發系科技委員會委員。1997年,獲得交通與運輸工程規劃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表現出堅定的反美立場。他在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2005年8月3日就任,他被公認為是一位伊朗新保守派人士,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內賈德曾在伊斯蘭會議組織首腦會議上建議,應將對一個伊斯蘭國家的侵略,視為針對整個伊斯蘭國家,當然,內賈德的建議未被會議采納。
內賈德在伊朗國內也遭到質疑和批評。改革派議員說,內賈德出任總統導致伊朗外交陷入緊張,要求議會討論總統不合時宜的言論。一名大學教授批評稱,總統應當知道,作為總統、國家二號人物,不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口無遮攔,因為總統的表態被當作伊朗官方立場看待。不過最近內賈德似乎有所改變,對外表態多了些委婉的外交詞令。
國內改革派人士還批評內賈德組閣懈怠,遲遲拿不出具體的施政方案,政府空轉數月等。內賈德回擊說,對總統的這類批評屬犯罪行為。結果遭到包括保守派在內的一些人士的批評,他們指責內賈德壓制批評,壓制民主。對于石油部部長的提名,內賈德事先不充分征求議員意見,因此石油部長3次提名被議會一一否決。占議會多數的保守派議員對內賈德不尊重議會的做法表示不滿,而內賈德則不以為然。有輿論分析,保守派總統內賈德同保守派議員占多數的議會關系出現明顯裂痕。
內賈德曾說,他不屬于任何派別,國家利益至上。言外之意,他不買任何派別與個人的賬。他平時很少穿西裝,絲毫不擺架子,深入市民中間,體察民情。內賈德說,他竭誠為伊斯蘭制度、為民眾效力,甚至甘做一個掃地工。在內賈德當上總統后,人們才看到他穿西裝,但是,他很少系襯衣領扣。伊朗男人多穿西裝,不系領帶,認為領帶是西方文化的標志。即使是在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的鄭重場合也是這樣,當上總統的內賈德依舊保持那種平民形象。
內賈德主動限制總統特權,赴外地視察,無特殊情況,與普通伊朗市民一樣乘坐民航飛機。前不久,法國交付了伊朗定購的國家領導人禮賓用專機。內賈德一句話,便將專機撥給了民航公司。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