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之
婚禮可能是全人類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種儀式,但婚禮也是一個萬花筒,從中可以窺視出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時代的文化和風俗。
美國:平均每場婚禮要花近3萬美元
出于宗教信仰的緣故,美國人向來操辦婚禮很煩瑣,男女雙方家庭都非常注重禮節。據統計,自1990年以來,美國每場婚禮平均消費由1.5萬美元提高至2.78萬美元。如果計算置辦新房、購買鉆戒、外地度蜜月的費用,則總額更加龐大。
美國人贈送新婚夫婦的禮物一般是由新人自己提出來,親朋好友們再選擇購買。美國人通常要花一年半載的時間來準備婚禮。按照傳統,婚禮費用一般由女方和她的家庭全部負擔,但現在男女雙方也會共同分擔。
泰國:新人的回禮獨具匠心
泰國人結婚,不論貧富,都會盡全力把結婚儀式辦得轟轟烈烈。不久前,曼谷當地一位富商嫁女,賓客親友共1000多人參加。除了前副總理、前警察總長等人外,總理素拉育也親臨祝賀。請皇室成員、現任高官到場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有錢人結婚,親朋好友們往往還要在報紙上登廣告祝賀。
普通泰國人的婚慶場面也極為考究。據統計,目前泰國城市新人舉行婚禮的平均花費為20萬銖(約合人民幣4.3萬元),平均每場婚禮到場賓客為300位。大約30%的婚禮要在四、五星級酒店舉行,而且會請婚慶公司來主持。
參加結婚典禮的客人要準備送禮金、禮品。新婚夫婦也要為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準備小禮品。這是泰國婚禮的傳統項目,因此每當婚禮前,新郎新娘們都絞盡腦汁想送出有品位、有特點的禮品。
韓國:婚禮經濟進入產業化階段
據韓國統計廳統計,韓國去年與結婚有關的市場規模年度達15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20韓元)。不久前,韓國結婚文化研究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兩人結婚平均需要投入1.35億韓元。韓國一些大型百貨商場專門用于舉辦婚禮的“禮式場”遍布全國各地。還有為舉辦婚禮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婚禮策劃人。韓國人舉行婚禮后,一般都到國內外旅行。龐大的新婚旅游市場讓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紛紛推出各種專項服務。韓國婚禮經濟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德國:婚禮興起節儉之風
依照德國風俗,婚禮費用全部由新娘的父親負擔。現代德國新人們則更樂于自力更生,獨自承擔這筆開銷。據德國婚禮研究中心調查,在當今德國,一場婚禮的平均費用為5000歐元到1萬歐元。
近幾年,德國刮起了一股“節儉辦婚禮”的新風尚。據悉,現在德國新人結婚很少有去影樓拍照,一般是去公園、城堡之類取外景,全家人一起拍攝“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