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香我
我們從嘉峪關(guān)趕往敦煌,要去看鳴沙山和月牙泉。
鳴沙山在敦煌城南五公里處,東西綿延四十余公里,南北約二十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據(jù)說大風(fēng)過處,沙鳴之聲,城里都能聽得到。鳴沙山很高,主峰海拔有一千七百多米,游人要騎著駱駝上山。山下有幾百峰駱駝,聽說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的,每天各家各戶牽著自家駱駝來這里做生意。五峰駱駝組成一個小駝隊,前后相連,由一人牽引上山。
為我們牽駱駝的是一位老漢,典型西北農(nóng)村老人的樣子,粗糙,滄桑,有六十多了吧,也許沒有,他們這些人看上去總要比實際年齡老許多。騎在駱駝上顛得很厲害,剛上去時叫人有點害怕,不時聽到駝背上花容失色的女士們的驚叫聲。有風(fēng),越往上走風(fēng)越大,裹挾著沙子,沒頭沒臉掃過來,有時眼睛都睜不開。
我們是七月去的,但我穿著薄外套還感到?jīng)鲲`颼的,又一陣大風(fēng)刮來,身子趕緊趴在駝背上,雙手緊緊抱住了駝峰,駝峰熱乎乎的,一下子覺得身下的駱駝竟是那樣親切。
快到鳴沙山峰頂時,有一平臺,游人紛紛下來,還剩最后一段沙坡就到最高峰,很陡,要自己爬上去。花了吃奶的力,手腳并用,真正是“爬”上山去。
到達山頂,風(fēng)狂沙猛,呼吸都困難了,人要雙腳分得很開才能站得住,有時還不得不趴倒以躲過一陣更猛烈的風(fēng)沙,以免被刮下山去。
峰頂插著一面紅旗,我撲過去,一手扶著紅旗,一手高高舉起,嘴里喊著同伴趕緊給我拍張照,那姿勢神氣極了,仿佛我登上的是珠峰,真是過癮。平日我不是一個喜歡刺激的人,散散淡淡,慵慵懶懶,但那一刻,人一下子被刺激得精神了起來,真想像高爾基那樣大叫一聲:“讓風(fēng)沙來得更猛烈些吧!”
下山,駝隊要繞過一個沙坡,把我們送到月牙泉去。要沒有駱駝,上山下山這一趟,可真吃不消,早就累趴下了。
我俯身摸摸駱駝,心存感激。忽然發(fā)現(xiàn)駱駝的耳朵上有一個小牌牌,上面寫著一個數(shù)字,再前后一看,每峰駱駝都有這樣的牌子,原來這是它們的編號。我這只駱駝的編號是“258”,這可是一個吉祥號呢,可對駱駝來說,毫無意義,它注定一生辛苦。到了月牙泉,老漢和駱駝們這一趟的任務(wù)就算完成了,把我們放下,趕緊再去拉下一趟游客。
我從駝背上下來后,拍了拍駱駝腦袋,心想,和它告?zhèn)€別吧,幾百峰駱駝,我獨獨騎的是它,成千上萬的游客,它獨獨馱的是我,也算有緣。
我一看,駱駝竟有眼淚流下來,很奇怪,趕緊問老漢,老漢說,駱駝累了就會流淚。我心頭一緊。它也是血肉之身啊,它也會累的。我抑制不住一陣沖動,一把摟過駱駝的脖子,將自己的臉和它的臉緊緊貼在一起,喃喃道:保重,我苦命的兄弟。
(趙永躍摘自《揚子晚報》2007年11月5日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