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據2006年12月4日《新聞晨報》報道,中國形象標志將來可能不再是“龍”,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市公共關系學會副會長吳友富教授領銜,重新構建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這些專家認為:“龍”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的形象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片面地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
此報道一出,頓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軌,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某些專家認為取消中國龍圖騰的標志勢在必行。雖然這種想法的提出只是一家之言,但基于這些專家的權威性地位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卻不能不讓眾多國人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專家把意圖通過變更中國龍圖騰的標志來取悅外國人的想法凌駕于全體中國人之上呢?
某些專家對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熱愛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的傳人自居,而龍圖騰在中國由來已久,傳承了幾千年。中國的龍文化自有中國歷史記載開始就已經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中。關于對龍的崇拜,早在舊石器時期已見端倪,到新石器時期,開始形成有關龍的信仰。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掘了距今6400多年的“中華第一龍”,遺址里描繪的是一個“騎龍升天”的美好神話。這說明6000多年前我們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經有龍了。
中國龍的喻義之深遠決不是英語一個單詞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釋的。從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龍爭虎斗,到龍井、龍眼、龍脈、龍頭,龍在中國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貴、吉祥的象征。龍文化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龍”是代表中國人勇氣和智慧的一個標記,與西方文化中霸氣和攻擊性的內容根本扯不上關系。
更確切地說,在中國龍圖騰出現的時候,英語單詞里根本還沒有“Dragon”這個詞呢,甚至歐美一些國家連個輪廓和雛形還沒出現呢。
近些年來,我們在傳統文化教育上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揚優秀傳統時沒有適時的增添與時俱進的新元素,以至于讓很多年輕人接受起文化來很是困難。或許由于缺乏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導致了很多年輕人缺乏足夠的民族自信心,甚至變得虛無。但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居然在了解傳統文化時也出現了障礙,他們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廣,卻一葉障目,為趕時髦,而視民族精粹為封建殘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擾地擔心我們的龍會被西方人誤解,要把我們幾千年來傳承的文化推翻,這不僅僅證明某些專家具有嚴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說明他們對我們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碼的熱愛。
他國言論怎可作為指導我國人民的風向標
前段時間悉聞韓國要注冊端午節后,很多國人的情緒很受震動。而某些專家痛斥韓國人無恥的同時又提出了取消中醫的大膽提議,如今又有專家提出來為取悅西方人而取消龍圖騰的建議。
這種種言論似乎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山之石可攻玉,洋人的言論是圣旨。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否要保留,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是要根據外國人的喜好來決定的。如果外國人認為端午節好,我們就保留端午節:如果外國人認為中醫不科學,我們就否定中醫;如果外國人認為龍不好,我們就不要龍。說到底,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的優劣標準是交給外國人來評判的。難怪外國人認為我們中國人沒自信,瞧不起我們。連我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指望別人垂青呢?
現在,為了得到外國人的認可我們什么都可以拋棄,拋棄歷史,拋棄民族。拋棄文化,甚至拋棄自尊。只是這種自我拋棄真的可以贏得外國人的認同嗎?恰恰相反,真正能引起外國人高看我們一眼的就是那些我們拋棄的民族文化,而不是我們模仿別國的翻版。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連自己的靈魂都不要的民族,一個不自尊不自愛,缺乏血性的民族,永遠只會跟在別人后面模仿,除了留下不倫不類,貽笑大方的笑柄之外還能有什么值得別人稱道的?把自己文化的主動權交給別人,由別人牽著鼻子走,這和做洋奴才有什么區別?
我們該拿什么與發達國家看齊
經濟決定上層建筑,之所以出現對西方文化過度盲目崇拜的局面,和我們當前的國力落后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因為自己的落后,所以就要模仿別人,這本無可厚非。如果是虛心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精神激勵自己奮起直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反之一看到別人強大甚至看到別人與自己有稍許不同,就開始自卑了,就妄自菲薄了,是否太過可悲。
我們與西方文化的確有差異,但那是我們的特色,是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特征和標志,是我們的血脈。如果連這些都要改。那我們到底還是不是中國人?我們如果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都要否定了,甘愿視別國的風向而動,甘愿成為別國的影子。那我們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尊嚴可談?我們這個國家還有什么國格可講?文化和傳統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靈魂,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根和靈魂都要拋棄,還有什么顏面和風骨立足于世界強國之林呢?
我們的確是要向發達國家看齊,這點任何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很認同,但我們到底要拿什么與西方國家看齊呢?我國目前的經濟正處在轉型階段,很多地方醫療衛生教育甚至連用水用電還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生活和生產需要,而近年來應屆大學生有70%面臨一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大學生的工資水平普遍低于往年,而食品藥品造假事件頻發,這些難道是歐美發達西方國家的特色嗎?這些為何不能引起我們的關注呢?這些為何不能被改變呢?美國的標志是鷹,是世上最兇猛的鳥類,為何美國人不在乎中國人的看法,為何我們中國人卻要在乎美國人的看法?日本和英國都自詡為太陽,他們如此狂妄自大,何嘗在乎過我們的想法,又何嘗因為我們的想法而改變過?
然而無論美國,英國,日本,他們都是經濟強國,他們都用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足以壓倒一切的實力證明了他們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他們當然不必在意我們的想法,因為他們是強者。而我們呢,我們中國人都做了什么?我們除了在意別人的想法,還做了什么?我們甘心情愿一直落在別國的后面,甘心情愿做一個對別國惟命是從的附屬品嗎?
曾子說,知恥而后勇,我們倒是知恥了,然而我們的后勇在哪里呢?龍圖騰無聲地哭泣,看著它的傳人走到今天,它仿佛在哀其不幸,更在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