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勇強
我有一位姑媽,她今年71歲了,嫁在湖州。她很少回故鄉,其中原因我們知道,她有難言之隱。
我祖父是舊政府的教育負責人,掌管著全縣的教育事業,解放后,作為舊政府職員接受勞動改造,服刑九年后,回到故鄉。不久文革開始了,祖父的苦難也開始了。當時姑媽在杭州,突然來了一封信,表示要與祖父斷絕父女關系。
全家人為之震驚,特別是祖父,他萬萬不能接受。祖父飽讀詩書。儒雅傳家,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竟然會提出斷絕父女關系。
在悲憤中,祖父不再和造反派妥協,而是反抗。造反派便想盡法子折磨祖父,拳擊棍打,其中一位竟然用秤砣子來砸,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哪里經得起這樣的折磨,奄奄一息地被拉到金華去勞改。
母親說,每每造反派在臺上死命擊打祖父時,父親站在臺下。臉色鐵青,眼淚常流。
祖父后來死在了金華。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徹底平反后,姑媽來過一次。她解釋。是因為當時工廠的領導要求她與父親斷絕關系,為了能在那家廠子里呆下去,她不得已寫了那封信。
但我們全家人心里有一個結。家人曾經與姑媽有過幾次爭執,姑媽總是強調當時的情況。有次我叔叔冷冷地問:“姐啊,誰能證明你是身不由己,為什么我們不會身不由己?”
姑媽啞口無言。
此后多年,我們都不再提這件事,因為每次去提,都會想起那痛,都會想不通一個女兒,為什么為了一個工作,可以舍棄親情。更重要的是,姑媽也老了,進入了風燭殘年,自己還背負著當年的那個錯誤。
我覺得現在許多人,總為犯過的錯誤,尋找許多理由來證明這個錯誤是正確的。其實這很荒唐。錯誤就是錯誤,你越證明,就越偏離事實的真相。
學生批斗老師,女兒主動斷絕父親關系。哪里有什么理由可以證明?
(阿拉丁摘自《湘聲報》200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