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1999年1月2日,法國人亨利·烏丹在家中收看一檔講解埃及金字塔建造方法的電視節目。身為工程師的他覺察到,節目中介紹的建造方法實際上并不符合邏輯。與此同時,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在他的腦海中閃現:金字塔是否有可能是從內向外建造的?
八年之后,亨利靈光一現的想法發展成為了一個顛覆性的新理論。亨利的兒子、法國建筑師讓—皮埃爾·烏丹在今年3月底宣布,經過七年的研究,他認為位于埃及吉薩的胡夫金字塔可能的確是從內向外建成的。
根據這種新理論,胡夫金字塔最初的43米是經由外部坡道建造的。由于只需要搭建到43米高,坡道并不需要傳統理論中的1,6公里長,而只需要400米就足夠了。并且,坡道不是傳統理論中的“單行道”,而是并行的兩條道。這樣一來,工人能夠交替加高兩條坡道,而加高坡道的同時金字塔主體的建設并不會停頓。
從建設之初,一條內部坡道就被預留在金字塔主體內。這條內部坡道類似于前面提到的螺旋上升的坡道,所不同的是,它被建在金字塔的內部。坡道的傾角為7度,在金字塔最初的43米建設中,它并不被使用。
當43米的工程完工后,工人就開始拆除原有的外部坡道,將用于外部坡道的石料重新切割成大約兩噸重的石塊,然后通過內部坡道向上運送,繼續建設金字塔剩下的103米。在這個過程中,法老的墓室也被建造起來。
金字塔內部,通往法老墓室的路上有一條“大甬道”。在新的理論中。古埃及人在此處架起了起重設備,利用木質滾軸和巨大的石質配重來吊裝重達63噸的石塊,最終建設出胡夫墓室的五面墻。當墓室建好后。金字塔的高度就達到了60米。
回旋坡道理論最容易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拐角處巨大石塊難以轉向。這個問題在1950年波士頓藝術館建造金字塔模型時就曾遇到。讓一皮埃爾的解決辦法是,每遇到一個拐角,就在金字塔主體上留一個口子,用于安裝起重設備:石塊在此處經由起重設備轉向90度后繼續上移。
當金字塔主體建造完成后,工人們就自上而下將坡道拐角處的口子封上。用于封口的石塊在建設過程中已經被預留在口子附近。
當這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后,一座金字塔就建成了。胡夫金字塔的整個建造過程花費了21年時間。
等待驗證
那么,4500年前的埃及人究竟是不是以這樣一種方法將金字塔建造起來的?讓-皮埃爾對自己的理論充滿自信。他已經組建了一支考察隊,想要到埃及去實地考察,用各種儀器去探測胡夫金字塔的內部結構,以檢驗自己的理論。
然而,他們的熱情被埃及古跡最高委員會潑了一盆冷水。委員會秘書長扎西·哈瓦斯認為,假如人人都持一種理論到金字塔去驗證的話,那么金字塔早就被破壞掉了。他說,讓一皮埃爾的考察申請已遭拒絕。
一旦烏丹帶隊到胡夫金字塔去實地考察,人們或許在今年內就能最終解開存在了數千年的金字塔建造之謎。而現在看來,在電腦上模擬是一回事,而想要得到驗證并不是那么輕而易舉。
(華強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