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中
憑借敏感的味覺,中國女孩郭薔在瑞士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美差:每天只是坐在舒適的工作室里品嘗各種新鮮巧克力,卻能拿到10萬瑞郎的年薪(約合人民幣60萬元)。她是如何成為巧克力品嘗師的?又是怎樣用一張“饞嘴”在異國打天下的呢?請看:
闖進“巧克力王國”
郭薔,一個性格開朗的洛陽女孩。2000年從國內一所旅游學校畢業后,21歲的她又來到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一家酒店管理學院讀食品營養專業。
一個沒有戰爭的和平國度, 卻盛產馳名中外的軍刀, 一個小巧精致的國家,就如它生產的全球馳名的手表。 這是郭薔來瑞士之前,對這個國家的膚淺印象。真正來到風光旖旎的瑞士,女孩才驚訝地了解到,它還有“世界首富之國”和“巧克力王國”的稱號!
瑞士位于歐洲中西部,距中國約8000公里,國土面積僅4萬平方公里。別看這么個小國,人均年收入卻高達3.5萬美金,遠遠超過美國和日本,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此外,瑞士巧克力也以上乘的質量聞名于世。當地人平均每年消費巧克力13公斤,每個人一生要吃掉700多公斤巧克力,名列全球第一。瑞士每年還向世界各地銷售15萬噸左右的巧克力,價值13億美金,是世界公認的“巧克力王國”。
除了富有和迷戀巧克力,瑞士人的文明也給郭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蘇黎世的餐館、咖啡廳里,人們從來沒有高聲話語,而是和風細雨地聊天或談生意。他們懂得尊重每一個人,包括飯館端盤子的服務生,即使是當地的巨商或政要,點菜要咖啡時也是非常客氣地呼喚服務小姐,用商量的口吻問:“我可以要這道菜嗎?”或“我能再要一杯咖啡嗎?”不像有些中國同胞那樣扯著嗓子喊叫:“哎!服務員,過來過來,倒壺茶!”瑞士人的文明從點滴作起,就連打個噴嚏、打個飽嗝,都要掩住面,背過臉,末了再轉頭向你說聲“抱歉”。
如同中國有茶文化一樣,瑞士也有他們的巧克力文化。在蘇黎世街頭,走幾步便能見到一個巧克力屋,老板穿著傳統服裝,用古老的研磨機制作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食品。瑞士巧克力的品種之多令人咋舌,純黑、牛奶、果仁、酒心、加了肉桂粉、玫瑰果,甚至灑上辣椒的……滋味不同,各具魅力。你可以要上幾塊味道各異的巧克力,一杯熱咖啡,坐在音樂縈繞的巧克力屋內,悠然地度過一個浪漫的下午。
自從4歲時第一次吃到巧克力,郭薔就對這種人間美味著了迷,它不僅具有特殊的濃濃香味,還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會給人帶來快樂。來到瑞士以后,她成了當地巧克力屋的常客。當一顆精制的巧克力在舌尖上慢慢融化,香與甜滲入女孩心田的時候,興奮與幸福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
挑戰“世界上最棒的職業”
為了煅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充實腰包,郭薔經常會利用節假日,到蘇黎世的餐館、咖啡廳等場所打短工掙錢。2003年暑假期間,她有幸進入瑞士著名的“芙蓮”巧克力公司打工,沒想到,這家公司后來竟改變了郭薔的命運!
芙蓮是瑞士的一家老牌企業,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生產規模之大令人驚嘆,該公司每分鐘可以制造1100個巧克力球,每小時生產1.8萬個巧克力條!作為生產線上的一員,公司允許郭薔她們隨意吃巧克力,但要遵守嚴格的衛生規定。
公司要求郭薔她們每天上班時,都要在車間門口換上潔白的工作服,戴上帽子。由于首飾中藏有細菌,工作時連手表、項鏈和戒指也不準配戴,違規的員工就會被“炒魷魚”。由此可見,瑞士巧克力公司對衛生條件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郭薔的工作很輕松,只是坐在流水線邊上,密切觀察將要進入包裝程序的巧克力,不時地拿下一些有問題的產品。這些破損的巧克力一部分送給慈善機構,另一部分回爐重新生產。如此愜意的活兒,卻還能掙到相當于3000元人民幣的周薪,令女孩高興不已。
但比起公司里那幾位“巧克力品嘗師”,她們生產線上的女工只能算是“下里巴人”。在瑞士以及歐美各國,品嘗巧克力都是一種職業,因為從業者味覺敏感,并擁有科學或營養學背景,而且受過專業訓練,又被當地人稱作“超級嘴巴”。在瑞士人眼里,這是一個令人仰慕的時尚職業群體,許多年輕人做夢都想當專業品嘗師。因為這些人只需動動嘴巴,品嘗一下公司研制的新產品,每月就能拿到比普通員工多幾十倍的誘人高薪。
最令郭薔羨慕的是一位叫克洛的瑞士老頭,他是芙蓮公司的首席品嘗師,從事這一行已經有20年。這位洋紳士每天只需坐在舒適的工作室里,嘗嘗公司最新生產的巧克力,挑點毛病,提點建議,竟然擁有30多萬瑞士法郎的年薪!若換算成人民幣,就是近200萬元。不僅如此,公司還慷慨地為克洛配了高級轎車,并在每年的圣誕前夕放他70天長假。每逢假期,克洛先生就會周游世界,公司竟然還要為他的旅游買單。郭薔得知這一切后,不由驚呼:上帝,這簡直就是世界上最棒的職業,太令人向往了!
這時她已經臨近畢業,正為找不到理想的出路而犯愁,發現這種“酷職業”后,不由怦然心動。一天,郭薔壯著膽子敲開克洛工作室的門,真誠地告訴他自己有多么喜歡巧克力,很想成為一名職業品嘗師,像他一樣生活得充實而快樂,并且受人尊敬。然而,他卻對郭薔潑冷水說:“NO,NO!你把這份工作想得太簡單了,品嘗師對巧克力有著天生的敏感和激情,絕不是誰想做就可以做的。”
雖然在克洛那里碰了壁,但郭薔并不氣餒,仍然會尋機接近這位大師級的人物。一次回國探親時,她還投其所好地帶了許多中國產的巧克力送給他。克洛漸漸發現,郭薔并非憑著一時沖動才想做巧克力品嘗師,而是真正出于喜歡這一行,他最終被這個異國女孩的執著感動了。這天,克洛先生一下拿出50多種巧克力讓郭薔吃,并說:“它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你在一一品嘗之后,若能準確地找出這些產品的優劣之處,我就考慮帶你進入這一行。”
于是,郭薔便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對這些從未見過的巧克力進行一一品嘗。在閉目細品過一種巧克力之后,女孩馬上就能寫出它的特色和缺點在哪里。當她將這份特殊的“答卷”交給克洛,他看后開心地笑了:“看來你的確具有敏感的味覺和嗅覺,如果我不收你為徒,上帝一定會不高興的。”那一刻,郭薔不由興奮得忘乎所以。
從酒店學院畢業后,郭薔成了克洛先生的助手和女徒。盡管瑞士也有專業的巧克力品嘗師培訓學校,一般學期是兩年,但克洛堅決反對她去那里“浪費時間和金錢”。這位資深品嘗師的技藝是家傳的,他也希望郭薔能避開繁雜的理論知識,直接學習他多年來悟出的品嘗經驗和精髓。很快,洋師傅就開始對她進行“魔鬼訓練”了。
品嘗師在工作時,需要調動眼、鼻、耳、口全部功能。在品嘗前,應呷上一小口純凈水清潔口腔。面對一款巧克力,要做到眼觀其形,是否令人有食欲;鼻嗅其味,是否具有濃郁的可可香味;耳聽其聲,好的巧克力掰開時應聲音清脆;最后是口品其香,品味巧克力是否細膩爽滑無雜質。第一天當學徒,郭薔就按照克洛先生的指點品嘗了一些巧克力,果然感覺其妙無窮。
巧克力雖是好東西,但吃多了就很容易引起上火。在此后8個月的訓練期內,因為每天都要品嘗大量的產品,郭薔經常會感到口舌干燥,原本光潔的臉蛋上也會隔三差五地冒出許多小痘痘,甚至還時常流鼻血!直到這時她才明白,想把“吃巧克力”當成工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半年后,郭薔開始厭倦巧克力的味道,一聞到就覺得胃里不舒服。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選擇了這一行,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她都要含笑跨過去。
經過8個月的艱苦訓練,郭薔漸漸擁有了自己的“品嘗絕技”:在被蒙著雙眼的情況下,她只要輕咬一小塊巧克力,讓它在舌尖化開,就能準確地告訴你這種巧克力產自哪個國家,含糖量多高,生產時加入了哪些香料,乃至它屬于哪個檔次、應該賣多少錢一盒等信息。
2004年春天,郭薔終于如愿以償地“轉正”了,主要負責品嘗公司出口到亞洲的新產品。她的頭銜是“B級品嘗師”,在這上面還有A級和特級,因和克洛師傅差著“兩輩兒”,起初她的月薪只有4000瑞郎。
每當公司推出一個巧克力新品種,在研制好配方以后,都會先試制出幾十盒,供品嘗部的十幾張“厲害嘴巴”集中試吃。品嘗師們一邊享用,一邊對它進行“評頭論足”:這種巧克力是油膩的還是清淡的?有沒有砂粒感?在甜味和苦味之間是否保持著很好的平衡?香草運用得是否巧妙?是否太強烈,有種人工香精的味道?找出它的不足之處,再讓配料師調整配方,不斷改進。經過郭薔她們的反復品嘗,最后得到“超級嘴巴”們一致認可的巧克力,才可以批量生產。一個新品種的研制,需要經過品嘗師幾十甚至上百次的品評與“挑刺”。
聽說郭薔在瑞士當上了巧克力品嘗師,國內的女友們在驚羨之余都不無擔憂地問:“你整天吃那么多巧克力,不害怕身體發胖嗎?”郭薔笑著說:“其實,我們并不會像外行人想像的那樣每天大量吞食巧克力。就像品酒一樣,我和同事在品嘗新產品時,只是輕輕咬上一小口,讓它在嘴里融化,布滿整個舌頭,在搜集到味覺信息后就會把它吐掉,而不是咽進肚里。因此,我每天吃掉的巧克力不會超過100克,自然可以保持苗條的身材。”
“超級嘴巴”的苦與樂
2005年初,郭薔在品嘗一款準備銷往中國的新產品時,熱心地為公司的女原料師出謀劃策,建議她把這種“歐洲味”太濃的產品,改成中國人愛吃的夾心巧克力,味道也調整得稍甜一些,并協助她設計出了巧克力球、巧克力塊、巧克力棒、巧克力兔等多種漂亮的外形。這種名叫“甜心兒”的新產品進入我國后,深得年輕情侶們的青睞,銷量極為火爆。
去年9月的一天,公司里一位荷蘭籍配料師忽然“跳槽”走了,要命的是,他還帶走了自己研制的一種巧克力的配方。這種名叫“黑金”的產品一直銷往日韓國家,頗受兩國消費者的喜愛,如今突然沒了配方,如何再生產原汁原味的“黑金”巧克力呢?老板一時慌了神。
沒想到,后來經過公司會議決定,破解“黑金”配方的重任竟落在了郭薔身上,理由是她一向工作認真投入。老板要求她務必通過反復品嘗這種巧克力,找出它的所有配料。只有這樣,公司才能把這個品牌的獨特風格延續下去。
接受這項艱巨任務后,郭薔一刻也不敢懈怠,當即一頭鉆進自己的工作室品嘗起“黑金”來。她用了一周時間,粗略“品”出了這種巧克力含有多少可可、奶粉、香料和糖,并寫出一張配料單,讓車間照單試制了幾盒。然后,再拿這些巧克力同“黑金”的樣品進行對比品嘗,不斷修改著配方,使兩者之間的距離越縮越短,直至味道一模一樣。在這種非常繁瑣的試驗過程中,郭薔發現可可或糖的用量哪怕有1%的改動,制作出來的巧克力口味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為了保持“黑金”的原味,她不分晝夜地奮戰了近一個月,甚至同事們嘗了新產品之后,都覺得口味已經非常接近“老黑金”了,女孩仍不停地搖頭。經過反復的品嘗和改動配料,當年10月份的一天,她終于將滿意的配方獻給了公司老板。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這批“黑金”巧克力問世后,市場反映比以前還好。因為郭薔在寫配料單時彌補了“老黑金”的不足之處,減少了它的可可油含量,使之不再有油膩的感覺,吃起來更加甘美、爽口。
先后兩次“立功”表現,引起了公司高層對這位中國女品嘗師的注目。2005年圣誕節前夕,工作經驗已很豐富的郭薔又爬上了“A級品嘗師”的寶座,月薪從此翻了一倍多不說,每年還擁了50天長假!
由于地處歐洲"心臟"部位,瑞士的四周分別與法國、意大利、奧地利、以及德國接壤。度假的日子,郭薔喜歡一個人驅車到臨國旅游,幾年來已經玩遍了半個歐洲。每到一個國家,只要發現商店里有新牌子的巧克力,她都會情不自禁地買幾盒嘗嘗,這也是品嘗師的一個“職業病”。
表面上看,她這個“超級嘴巴”似乎風光無限,不但有10萬瑞郎的豐厚年薪,公司甚至還為郭薔的鼻子和嘴巴買了特種保險,如果哪天味覺或嗅覺不幸失靈,可以拿到一筆上百萬的賠償金。加上每天都有新鮮的巧克力供她品嘗,并且擁有令人嫉妒的長假……仿佛,女孩已經跌入了幸福的海洋。但事實上,在巧克力品嘗師的諸多“光環”背后,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苦澀付出。
品嘗師的工作室里,飄溢的永遠只能是純正的巧克力味,而不允許產生其它的味道。平時郭薔既不能灑香水、涂口紅,更不能感冒,否則就會影響嗅覺,干不成工作。有一次,她在品嘗巧克力時,總能聞到一股奇怪的香味,百思不得其解。這時,一位洋同事從外面洗手進來,她才猛然想起:自己進午餐時不小心弄潑了菜湯,當時曾用香皂洗手!郭薔立即去衛生間用肥皂搓了一下手,發現巧克力上的奇怪香味,真是自己手上殘留的香皂味!此后,愛干凈愛美的她為了工作,硬是杜絕了一切有香味的肥皂和護膚品,每天只能素面朝天。
為了保護嗅覺靈敏的鼻子,郭薔盡量不會接觸刺激性強的環境,比如充滿油煙味的廚房。也不能沾染煙酒乃至辛辣食物,否則雖然舌頭暢快了,鼻粘膜可受不了;在工作之外,她也不給自己的鼻子制造任何壓力,不會刻意地去嗅東西,所用的日常生活品也都是無香料的。“因為鼻子和嘴巴就是我們的飯碗和事業,每一個巧克力品嘗師都會對它們進行小心翼翼的呵護。”
郭薔說,盡管為這份工作犧牲了許多,但她毫無怨言。每當看到經自己“把關”的產品擺放在超市里,她心底就會涌起一股快樂和自豪感。能成為“用小嘴打天下”的巧克力品嘗師,女孩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責編 涼涼 fjjxj520@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