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冰

大聲展讓年輕人在走進大型商場熱衷消費名牌的同時,意識到一個杯子、一部手機也可能包含很多創意,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
大聲展,一個很難定義的展覽。
它很年輕,迄今為止才辦到第二屆。它夠另類,展覽地點不在美術館而在京滬穗蓉四地的購物中心。它豐富得有點像個大雜燴,建筑、產品、時裝、視覺、電影、聲音一應俱全,它有趣得讓你流連忘返,在像迷宮一樣的購物中心尋找可能出現的作家作品就好比跟著哈里森?福特出演"奪寶奇兵"。
尋寶游戲
2005年,歐寧和姜劍、錢騫、吉吉想做一個關注新一代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展覽,到處找贊助,最后找到了現代傳播集團。現代傳播集團通過旗下掌控的一系列紙媒衍生出一種特殊的媒體行銷方法---在紙媒上提供大量展覽內容,并通過展覽來銷售紙媒的廣告版面,而不是通過售賣藝術作品來獲得回報。
2005年的大聲展首先在深圳OCAT舉辦,然后巡回到上海中信泰富廣場和北京的幸福村藝術中心。2007大聲展策展人歐寧提到第一屆大聲展對他的啟示,"我們感到最興奮的是在上海那一站,因為處于購物中心之中,它能遭遇到大量意料之外的觀眾,那是一些平常在其他藝術展覽里沒有見過的觀眾。有鑒于此,我們把2007年大聲展的場地都選擇在廣州、上海、北京、成都四個城市的四個大型購物中心里面。"
2007年6月23日,大聲展首先在廣州舉行。主辦方選擇了天河區的正佳廣場,它是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每天的人流量有20萬人,周末的時候達到40萬。參展作品可愛有趣,引得大量好奇的觀眾對藝術品"動手動腳"。這倒正符合主辦方的想法,讓藝術從小眾變成大眾,從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識蛻變成接近俯首皆拾的日常體驗。
7月21日,大聲展拉開了為期兩周的上海展覽。位于上海閘北區的大寧國際商業廣場是一個新興的商業中心,錯綜復雜的建筑群落如同一個小型城市,有大量可使用的戶外空間,超過150位參展藝術家將建筑、產品、時裝、視覺、電影、聲音、英國專題、日本專題和特別項目等九大類別的作品安放在購物中心不同的樓層和空間,觀眾可以通過A-Z、作品類別或國別等多種索引方法和全面的導覽系統來找到自己所關注的作品。
這樣的觀展方式如同在Google上進行搜索,或者像在公共空間里展開一場尋寶游戲。也許一個不經意的抬頭就會有一個驚奇的發現---雕塑、建筑模型或者是一件時裝。將購物中心里的商品、消費人群和參展作品、展覽觀眾融于同一個空間,對展覽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對觀眾和消費者而言卻不啻為一場有趣的雙重體驗---在購物的同時與藝術品不期而遇。
Wokmedia
Michael Cross、Julie Mathias是兩個畢業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大孩子",他們以Wokmedia的名義,打破陳規,把各種童稚而古靈精怪的念頭變成現實,對他們而言,成長并沒有約束他們的想象力,而成為實現童年冒險精神的籌碼。
Wokmedia的設計包括家具、生活用品和燈飾等范疇---洪水臺燈、打結馬桶、吹氣風扇……這些匪夷所思的名稱向世人宣告了Wokmedia與傳統的徹底分離。頑皮、淘氣、沒規沒矩,這些對小孩子的指責,變成Wokmedia作品的主旨。
我們從小就知道水與電是不相容的,卻又忍不住產生好奇---把它們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什么反應?正因如此,Wokmedia創作了"洪水臺燈":一束束的"電線"連接著通電的燈泡被放置在裝滿水的玻璃器皿里,發出絢麗的光芒。
"吹氣風扇"則延續了Wokmedia對危險的挑釁。還記得小時候無數次想把手指放入轉動的風扇中,卻被大人一巴掌打回來的經歷嗎?"吹氣風扇"正為你提供了"動手"的機會。球狀的風扇外安置著一個附屬的微型風扇,如果想啟動開關,你必須吹氣于這個小風扇;更刺激的是,如果想關閉開關,則必須用手去觸停小風扇,現實中被禁止的行為成為Wokmedia作品中的必需行為。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戰勝根深蒂固的規則,把手伸向風扇?這正是Cross和Mathias對觀眾的挑釁。
"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Wokmedia用他們的作品反抗與嘲笑禁忌,他們堅信,有一種美麗,是要靠智慧與勇氣去欣賞的。
一百把椅子

意大利家具設計師Martino Gamper1971年出生于Merano,他曾在維也納圖形藝術學院學習雕塑,維也納實用藝術學院學習產品設計,最后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取得設計學碩士學位。除了對于用處不大的空間有癖好之外,Gamper對于遺棄的物品也有著一種喜好。通過重新改造被扔到大街上的家具,他集齊了一屋子相互之間沒有關系的物品。有些很美,有些則顯得可憐巴巴,但是放到一起,甚至是最糟糕的那些都似乎為之一躍,顯出逃脫厄運的喜悅。
他發展出一個《一百把椅子》的長期項目,他覺得"一把椅子就像是一本書,它所訴說的是關于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的故事"。本次展覽,他把在廣州收集到的二手椅子進行拼裝后展出。"它們不屬于美麗但無用的藝術品,最后的目的在于售賣出去。所以,我在制作完成后,自己會坐到每張椅子上去嘗試。"Gamper特別強調椅子的實用性以及在功能、形式、藝術、商業等多個層面勾起的使用者的收藏愿望。
"聽游記"則是大聲展中一個專門策劃的聲音項目。展覽
邀請眾多中國聲音藝術家對每個城市主展場周邊往返車程在40分鐘以內的區域進行研究,對它的建筑類別、功能、噪音指數進行采樣、分析,在此基礎上創造一個新的聲音作品,安裝在汽車上。觀眾坐在汽車上,按照藝術家選定的路線行走,可以一邊聽藝術家的聲音作品,一邊感受城市街道的視覺印象。
咖喱秀
2007大聲展區別于其他展覽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每個城市的主展場之外,發展了一種叫咖喱秀的外圍展形式。
咖喱秀就是家里秀,即在私人公寓或小型辦公室舉辦的展覽和活動。傳統的展覽是在特定的展期內把觀眾集中到特定的展場,2007大聲展則希望通過咖喱秀把主展場聚集起來的人群再疏散到城市各個角落的不同私人空間。
咖喱秀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它沒有任何約束,而且成本低廉到近乎為零。通常展覽都需要印刷昂貴的畫冊,而咖喱秀可以用特別節省的方式來做,例如用電腦打印然后再復印,或者直接通過網站、博客或者郵件來發布信息。靈活的、游擊式的咖喱秀能夠迅速打破圈子的局限,開放一個討論的通道,收獲意想不到的創意。
咖喱秀加上主體展覽前后大量的講座、學術會議、公共論壇等小型活動,大聲展的展期被前后拉長。策展人歐寧說,這樣做也是想表明,展覽不一定是特定時間特定場所內的特定活動,而應是唾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經驗的一部分。"我們就是想試一試,在沒有資源或只有少量資源的情況下,展覽能做成什么樣子。如果沒有資源或極少資源而仍能操作展覽,那說明人人都是策展人并非是一個夢想。"
"讓藝術回歸生活",這是大聲展的野心。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只有兩歲的龐雜跨媒介展覽,更像是一場啟蒙,一場提升中國人想象力與幽默感的創意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