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先

拉登作為“基地”的精神教父仍然有其利用價值,有其“象征意義”?
時隔3年,“基地”組織精神領袖本·拉登再次通過錄像帶露面?他在本月8日發布的談話中,嘲笑美國“看似強大,其實脆弱”?他說:“盡管美國是經濟強國,并且擁有威力最強大?最先進的軍事武器,盡管它在這場戰事的花費比全球軍事開支還高,盡管它是左右世界政策的主要國家……19名年輕男性……卻改變了它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拉登選擇露面的時機?他此次露臉,正值“9·11”恐怖襲擊6周年之際;上一次露面,則是在2004年10月美國大選之前?
他每次露面,都會讓全球的反恐專家費一番腦筋,絞盡腦汁評估或猜測他的“演講”是否另有深意?與此同時,他的“及時”露面,也給美國總統小布什帶來更多關于伊拉克戰略的辯護?
美國恐怖情報分析機構“情報中心”(IntelCenter)的分析專家文茲克認為,在這盤顯然是攝于今年8月的錄像帶中,本·拉登在某些言談中顯然是在直接向美國人發出規勸和警告?
“基地”組織一貫有在“行動前發出善意預警”的原則,即在實施攻擊之前,先向攻擊國的民眾發出警告?
比如,奧薩馬在這次講話中說,“遵循指導原則行事的人”將會獲得和平?相較之下,他在2004年4月發表的“歐洲停戰講話”中也提到:“遵循正義之道行事的人將獲得和平”?隨后在2005年7月,英國倫敦就發生了地鐵和巴士連環爆炸事件?
而權威的反恐專家古納拉特納也認為:“本·拉登號召美國人民改信伊斯蘭教,這可能是‘基地攻擊美國目標的信號?”
不管本·拉登此次露面是否會帶來死亡,單看近兩個月內發生在歐洲大陸的恐怖消息,就足以表明恐怖主義的漸行漸進和真實存在?
9月10日,“基地”組織的北非分支在互聯網發表聲明宣稱,是它們策劃了阿爾及利亞的兩起自殺炸彈襲擊,那次爆炸造成至少57人喪生?
9月6日,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警方逮捕了3名涉嫌計劃在法蘭克福機場和美國駐拉姆施泰因(Ramstein)軍事基地發動恐怖襲擊的男子?該事件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德國媒體一度討論如何杜絕“本土恐怖分子”滋生,以及是否對互聯網進行有效監督?這一事件也讓德國人認識到,歐洲的恐怖主義幽靈如今并不僅僅局限在英國和西班牙?
9月4日,丹麥警方宣布粉碎了一起恐怖襲擊陰謀,并逮捕了8名跟基地組織有關聯的年輕伊斯蘭教徒?據報道,這些激進的教徒擁有國際性的聯絡網,包括跟“基地”高層有聯系?
7月中旬,英國新任安全與反恐部長韋斯特警告說,英國正面對200多個小型激進組織的威脅?英國新首相布朗甫一上任,英國就發生了三起襲擊未遂事件,其中兩起是蓄意襲擊倫敦的汽車炸彈陰謀?
7月5日,英國法庭判處3名恐怖嫌疑犯入獄6年半至10年,罪名是利用互聯網號召伊斯蘭教徒發動“圣戰”?這起案件表明,互聯網已成為散播恐怖主義思想的有效管道?
同樣是在7月,美國反恐專家的最新評估顯示,“基地”利用其位于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界的藏身處,已把運作能力恢復到“9·11”之前幾個月的水平?一份題為“基地更有能力襲擊西方”的機密報告稱,基地制定了“自2001年以來最健全的訓練計劃,而且它們喜歡使用歐洲特務”?
有人曾認為,本·拉登神秘蒸發數年之后,存在與否已不重要?事實證明,拉登作為“基地”的精神教父仍然有其利用價值,有其“象征意義”?對恐怖組織來說,只要他能不定期露面,就能繼續困擾和恐嚇西方世界,同時鼓舞全球恐怖分子士氣?對反恐一方來說,他的存在,也有利于某些國家繼續打著反恐旗號,為其戰略利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