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 紫等
我對武松打虎的看法薈 紫
關于武松是不是英雄,我有自己的看法。武松打虎在當年是受人敬佩的,因為老虎傷了人,武松是為民除害,因此他在當時是人民眼中的英雄。
評價一個人是不是英雄,要考慮這個人生活的時代。武松那時生活的朝代是宋朝,人口可沒有今天這么多。當時生態環境很好,根本用不著像現在這樣要有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約,也不用發愁拯救老虎、熊貓,所以在當時看來,武松打虎是不能算不愛護野生動物的。
“在當年……在當時……的英雄”,注意時間哦。“我”的看法離不開時間、時代。
宋代禽獸多,人口少,禽獸常常是禍害,所以,打死害了人的個別老虎,不算什么。現在時代不同,評價就不一樣,這叫“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就是“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
對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媽媽。她說:“英雄是一個歷史的概念,評定一個人是不是英雄,不能光看他做了什么事,還應該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因此,才會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不同的英雄。而且,在當時被認為是英雄的人,現在會讓人提出異議也說不定呢。”
我認為媽媽說得有道理,打虎的武松在當時確實是英雄。如果武松生活在今天,他就是有打虎的心,恐怕也沒那個膽了——這是玩笑話,武松如果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定會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說不定他還是“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得力干將呢。
“我”媽媽像思想家,所以,“我”才謙虛地“請教”她。她的“時代”概念也很強,說得頭頭是道。
武松如果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定會到處做報告,檢討自己千年前的錯誤。然后再當“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形象代言人。
四年級下冊習作7(蘇版)
組織一次體驗活動,可以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師,當一回家,參加一次文體排練或社區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無聲的6小時 劉 凱
為了體驗殘疾人的生活,老師讓我們做6個小時的啞巴。
說說事情的來由。
今天早上,到奶奶家玩,第一次嘗到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痛苦:看見奶奶提水回來了,想讓她停停,可是又喊不出來,只好眼看著奶奶一搖一晃地進了屋。
有口難言的痛苦。想喊都喊不出來,“喊”字用得好。“一搖一晃”, 生動,寫出奶奶提水的樣子,水還不輕哦。
出去買東西,奶奶問我買什么,我只好用手勢來表示,不但奶奶沒弄懂,還引來過路人那怪怪的眼神。此時看著別人的眼神,自己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沒想到平時認為很平常的事,竟會引起這樣的感受。
只能用手“說話”。看著別人怪怪的眼神,有口難辯。平常的東西,失去以后才知道不平常。
回來之后,奶奶和對門的姐姐聊天,而且聊的是我最感興趣的話題。我很想和他們一起聊天,卻又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霎時間,我竟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卑感。
別說聊天,談天說地都不行,你說自卑不自卑?
去看看表,才過了四個半小時,真是度日如年,沒想到當孤獨,沒有依靠。
度日如年,孤獨無依,這些感受寫得好。
瞬間,我明白了,明白了為什么海倫·凱勒會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什么張海迪會希望第二天自己不要醒來……
明白了就是感受到了,理解了。
請不要看不起殘疾人,請給他們友愛!他們和我們一樣,也需要朋友,也需要關懷,也需要平等。
理解了,就知道對殘疾人要友愛,要關懷,也要平等相待。
(276005山東省臨沂市師院附小實驗五年級)
(指導老師 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