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不少同學是懷著作家夢學寫作的,他們覺得當作家風光,有名有利。現在中學生寫書出書成了時髦。中學生寫的書,在廣大中學生中有市場,出版商瞄準了這個大市場。中學生出書是新鮮事,有新聞效應,媒體也喜歡炒。現在中學生用不著等到將來才當作家,馬上就有可能。這對于中學生的作家夢是一個強有力的刺激。
我不認為中學生寫書出書是壞事,更不認為想當作家是不良動機。但是,這不應該是主要動機甚至惟一動機。如果只有這么一個動機,就會出現兩個后果。第一,你的寫作會圍繞著怎樣能夠被編輯接受和發表這樣一個目標進行,你會去迎合,失去了你自己的判斷力。的確有人這樣當上了作家,但他們肯定是蹩腳的作家。第二,你會缺乏耐心,如果你總是沒被編輯看上,時間一久,你會知難而退。總之,當不當得上作家不是你自己能夠做主的事情,所以,只為當上作家而寫作,寫作就成了受外界支配的最不自由的行為。
寫作本來是最自由的行為,如果你自己不想寫,世上沒有人能夠強迫你非寫不可。對于為什么要寫作這個問題,我最滿意的回答是:因為我喜歡。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想寫。所有的文學大師,所有的優秀作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都表達了這樣兩個意思:第一,寫作是他們內心的需要;第二,寫作本身使他們感到莫大的愉快。通俗地說,就是不寫就難受,寫了就舒服。如果你對寫作有這樣的感覺,你就不會太在乎能不能當上作家了,當得上固然好,當不上也沒關系,反正你總是要寫的。事實上,你越是抱這樣的態度,你就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不過對你來說,那只是一個副產品罷了。
所以,我建議你們先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我是不是真的喜歡寫作?第二,如果當不上作家,我還愿意寫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具備了進入寫作的最基本條件。如果是否定的,我奉勸你趁早放棄,在別的領域求發展。我敢肯定,寫作這種事情,如果不是真正喜歡,花多大工夫也是練不出來的。
周國平:著名詩人、哲學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銷量均突破十萬。另有《守望的距離》等散文集,以及《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多部譯著。部分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大學里流傳著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獲智慧和超然。
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