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沉重而古舊的《明日歌》以耐人尋味的哲理告誡人們:人生是短暫的,要珍惜時間,在有限的年華里多學多做。
在無限的蒼穹里,同樣平衡著無限的時間。人的一生與其相比渺小得微不足道。幾十年光景的短暫,充其量只不過是歷史長河里的一滴水,個人生命的光彩也遠不及那萬里長空中瞬間一閃的流星。
人生如花卉,歲月如花期,而在時間面前,這絢爛的花期卻又顯得十分短暫,我們雖然不能走在時間的前面,但與時間并肩而行卻總是可以的。
蘇東坡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慨嘆,讓世人惜時如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到頭來,還不是“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魯迅先生也曾痛感“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諄諄告誡青年人,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真正充分使用時間才是真正延長了自己的有效生命。著名畫家達·芬奇說:“一日操勞,睡得安逸;一生盡責,死亦無憾?!?/p>
古人云:“幼而學,壯而行。”青年時代是吸收知識充分發揮才華的好時代。只有懷著“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的想法,才不至于落得到頭來“老大徒傷悲”的終生遺憾。人在自己生命的長途中,擁有相當多的“今日”或“明日”,這是一筆最為寶貴的財富。但它畢竟是有限的。你可以逍遙今日,且待明日。但是不要忘記天運無限,人壽有數。“百年明日能幾何?”總有那么一天,當死神悄悄降臨身邊時,只剩下“今日”,而沒有了“明日”,到那時又如何“且待”呢?也許那時回頭看去,留在你身后的是郁郁蒼蒼的樹林,色彩斑斕的華錦,還是荒蕪不毛的曠野,荊棘叢生的廢墟?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边@發人深省的哲理,不禁又在耳畔回響……
(指導教師:董悅)
編輯/商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