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旭

以前的股市箴言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現在被新散戶演繹成'股市沒風險,入市要大膽'!"
股市驟然暴跌,令A股市場"散戶獨大"的生態發生逆轉,一些散戶開始凄惶離場?"散戶搏殺機構"?"新散戶跑贏大市"的贊嘆言猶在耳,而一旦風險真正來臨,散戶們才會知道:被"捧殺"與被"棒殺"并無本質區別?
"三無"新散戶
5月30日下午2點,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民",自稱"散戶工會小組長"的楊百萬(楊懷定)坐在自己股票工作室的電腦前神情自若:"我早就說股市已經見頂,今天股市的表現非常正常,政府的做法也體現了一個負責任政府的能力?"
楊百萬今天很高興?他告訴記者自己早已空倉,現在在股市的投資是搖新股,幾乎每周能中一個簽,值得高興的是30日那天一下子中了兩份1000股?
2007年5月19日,在股市仍在不斷創出新高時,楊百萬就對新股民做出了風險提示:股市可能要調整了?那時候他就宣稱已經賣出了全部股票,空倉了?
今年5月,股市沖破了4000點大關,投資者洶涌入市?有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新開戶股民數量是前兩年開戶股民數量的總和,5月初平均每10秒鐘就"誕生"一個新股民,人潮洶涌,不少人缺乏專業知識,沒有"風險記憶"?
鑒于此,中國證監會發出通知,針對大量缺乏風險意識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新投資者進入股市,要求深入做好投資者教育,切實防范市場風險,對不顧一切?盲目投資的非理性行為,要加大告誡力度?
在楊百萬炒股的18年間,中國股市經歷了4次牛市和4次熊市?其間,與楊百萬同時入市的第一代股民中,很多人早就在震蕩的行情中淘汰出局?一輪一輪的大浪淘沙,那批早年最活躍的"弄潮兒"中,現在幾乎只剩下楊百萬一人?他,應該有資格來評點一下這輪行情中的散戶心態?
"從來沒看到這么瘋狂的!以前股市瘋牛,還是懂一點股票知識的人在股市上炒作,現在的新散戶多數是什么都不懂,兩眼一抹黑,就想進來賺錢了?"楊百萬說,"我稱他們為'三無'新散戶,無理念,無技巧,無方法,這是很可怕的?股市投資是需要專業技術的,不是誰都能來的,全世界出了幾個巴菲特?以前的股市箴言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現在被新散戶演繹成'股市沒風險,入市要大膽'!"
"我經常和我的學生們講,炒股是六分心態,三分技巧,一分運氣?炒股票靠的是感悟,是理念,而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有好的心態?散戶炒股,心態很重要,在股市上要有平和的心態?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沒股;心中有股,手中沒股?"楊百萬分析起來真是一套一套:"現在的新散戶沒有一點風險意識,非要看得見損失才知道股市有風險,大有不見黃河心不死,見了黃河也要游過去,不怕游到一半沉下去的必死決心?"
楊百萬說:"從1988年4月我進入國債市場倒賣第一筆國債開始投機生涯,到現在樹立了自己的投資理念,這是一個從投機者到投資者的過程?如今,我已經把投資證券當成了事業,現在還帶了很多學生?近20年的職業投資者生涯,我將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早期沒有資本的時候,因為沒錢,窮則思變,為了積累更多的資金,人很激進,更多采用的是投機手法;第二個階段是后期資本比較充裕時,采用的是比較保守的做法,要的是'長治久安'?"
2004年底,楊百萬賣掉了價格已經翻了兩倍的兩套房子,2005年滬指短暫沖高至1328點后,又創了998點的新低?這時楊百萬放言:中國"炒房時代已經終結"了,此時殺入股市正是時候?說這話的時候,他已經把賣房子得到的錢全部砸入了股市?
楊百萬依然諱言自己近20年的股市收益,只肯告訴記者一個計算倍數,"500倍的收入有了"?
不看一時一事
"前一陣子我說股市見頂,有許多人笑我,'不是又漲了么?'他們不懂,投資是個區域,不能只看一時一事?"楊百萬說?
伴隨著這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出現了一些令人看不懂的現象:"老股民做不過新股民"?機構投資者做不過個人投資者……
楊百萬的經驗之談似乎過時了:
市場火爆未必見頂?過去市場中一直靈驗的"賣報效應"?"擦鞋匠規律"一再失靈?雖然市場中不斷傳出散戶排隊搶購基金?新股民蜂擁入市?房貸資金大量變相入市?證券報刊發行量一再創出新高?股市已見巨大利空等新聞,但股指卻仍不斷創出新高?有人于是分析,市場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果不以"黃金十年"這樣的視界去觀察市場,必然會在一個超級大牛市中踏空?
投資績優股未必會贏?今年以來,投資低價股?ST股的,是市場中的大贏家?而死守"價值投資",收益卻并不樂觀?有人這時放言,靜態地理解市盈率,覺得多少倍以下才是安全的,這本身就是很牽強的?大量績差股甚至ST股被大幅炒作,是資產重組后可能出現的業績爆發性增長?
經典理論告訴我們:加息對股市是利空?于是有人換了一個角度想問題,之所以要加息,正說明國家經濟發展很快,企業盈利增長迅速,加息無非是要抑制一下過快的經濟增長而已?而企業的高速發展,恰恰是證券市場得以穩步攀升的基礎條件?
……
股市真的變了?"散戶時代"真的到來了嗎?
散戶是中國股市的"脊梁",是他們支撐了日益壯大的中國股市,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散戶仍是中國股市里的弱勢群體,隊伍雖然龐大,資金總量也不小,但市場地位不高,收益更不理想,相當部分的散戶長期虧損或套牢?
1998年,據專業調查機構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各主要證券營業所調查,84.3%的股東們損失慘重,損失幅度超過其投資的20%,只有約8.8%的股東基本持平,僅6.9%的股東盈利?這也就是說,在當時的4000萬散戶中,有3500萬人損失慘重,或被深度套牢?
1999年的"519"行情激動人心?按理說,中國的散戶應該盆滿缽滿,笑逐顏開?但出人意料的是,大量調查顯示,1999年大多數散戶都沒有跑贏大市,全年投資賠多賺少?
2000年,中國股市爆發了一波牛市?半年時間,深滬股指上漲幅度均超過50%,位列全球股市的首位,耐人尋味的是,如此瘋漲的股市,依然沒有給散戶帶來明顯收益,大部分散戶都是處于賺了指數虧了錢的狀態?
對于本輪行情已經發生質的變化?散戶已占主導地位的說法,楊百萬并不認同,"最近的不正常現象不是規律,舉個例子,有兩個人,一個人是念大學的,一個是文盲,文盲拾到了一只皮夾子,里面有很多錢,但不能因此就說念大學的人不會富?一輩子能撿到幾次皮夾子?文盲最終肯定沒有念大學的人掙錢多?不要把一時的便宜當成慣例,要看最終能否長久?只有當你最終離開股市的時候才能論輸贏,我看到那么多人掙了好多錢,最后還是一無所有地離開了股市?現在看老股民賺得比新股民少一點,是因為老股民把風險意識放在第一位?"
楊百萬并不吝嗇自己的經驗:只有善于學習才能制勝,股市中不能做"死多頭",也不能做"死空頭",而要做"滑頭";低吸高拋,抄底逃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