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是誰?不熟悉他的人通常會用兩種方式快速獲取答案:一是問問身邊的人,二是上網用“百度”搜索一下。而事實上,李彥宏正是被我們經常使用的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創建者。
2007年6月21日,美國權威財經雜志《Business2.0》公布了2007年全球最具商業影響力領袖50強,百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入選,名列第17位。同日,百度在納斯達克常規市場交易價突破158美元,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最高記錄。這是繼李彥宏去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全球最佳商業領袖”后,又一家美國權威媒體將其列入全球頂級企業領導人行列。《Business2.0》給出的入選理由表示:“自2000年創建百度,李彥宏就將包括Google在內的其它搜索引擎公司遙遙拋在身后,令他們望塵莫及。李彥宏帶領百度用事實證明,搜索引擎在不同地域應該有不同的游戲規則和玩法。”該雜志指出,從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起家,百度目前通過富有特色的網頁搜索及知道、貼吧、空間等搜索社區,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上擁有超過60%的份額,市值超過50億美金,短短7年時間里已經為股東創造了4000倍以上的價值。
從一個喜愛戲曲的調皮男孩,到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李彥宏是如何一步步攀上萬人矚目的成功之巔的呢?
迷戀舞臺的調皮男孩
1968年11月17日,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父親是兵工廠工人,母親是皮革廠工人。家中5個孩子,他排行第四,是惟一的男孩。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臺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張床。他常常把床單圍在腰間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他的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很快的,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就淡了。李彥宏的大姐在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艷羨。相比于學戲,上學因為正統而更具有吸引力。對于李彥宏學戲曲,還可以做一種解讀,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感染更多的人。這與現在百度堅持的“用技術改變生活”的理念一脈相承。
中學時,李彥宏就讀于山西陽泉晉東化工廠的子弟學校。初三的最后一個學期,一場決定命運的考試擺在面前。中考是全市統一考試,老師們發出戰前動員令:“進了陽泉一中的學生,80%能上大學。”一個晚自習,在做了一張張模擬試題后,李彥宏環視一下仍在埋頭演算的同學們,看到的都是“緊張、嚴肅”的表情,夏日的炎熱聚集在教室里,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點燃爆炸。他忽然意識到,中考是一個挺嚴重的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沖過去了,將走出陽泉,在像北京那樣的城市里過那種電影電視中看到的生活;若掉了下來,最終可能成為一個粗俗的“野小子”。
第一場考試是數學,他有些緊張,每一個填空題、選擇題,都要演算許多遍,但交了卷后,他忽然發現有一道題可能審題有誤,瞬時,腦袋如同挨了一記重拳。三個姐姐看他憂心忡忡的樣子,覺得很可笑:“怎么考個陽泉一中這么緊張,我們都從那兒出來的。看來你不行!”聽到這種嘲笑,李彥宏反倒不緊張了,不就考個陽泉一中嘛,多大個事兒啊。等中考的成績出來,李彥宏竟以502.8分列全校第二名。
為自己加壓,他選擇出國深造
來到陽泉一中之后,李彥宏第一次見到了計算機。當時,學校從各班里挑選一批成績不錯的學生成立了計算機學習小組,李彥宏因為數學成績突出得以入選。上高二時,山西省舉辦了一次計算機編程大賽,李彥宏在陽泉賽區排名第二,順利進軍太原參加決賽,結果卻是一塌糊涂。好在,從陽泉來到省城的新鮮感沖淡了比賽失利帶來的不愉快,考試之后,他和同學們相伴去逛書店。在太原的書店里,他找到了出師不利的原因。這里關于計算機的書,一書架一書架的。李彥宏由此做出了這樣一個判斷:別人有這么多的資料,而自己在陽泉沒有這樣的條件,計算機水平自然不可能排到特別靠前的名次上。這是一次幼稚的思考,卻最終導致他在高考填志愿時,刻意避開了計算機專業,選擇了圖書館情報學專業。
1987年,過完高中最后一次暑假,李彥宏來到了北京。穿行在校園的林陰道上,領略了想像過無數遍的未名湖的湖光塔影,這個以陽泉一中第一名的高考成績來到北京大學的青年,入學的快樂、驕傲很快就煙消云散了。他發現,圖書情報專業的學生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志愿未被錄取,轉專業而來的。他置身其中,覺得很沒面子。
在北大,沒有了考試排名的壓力,李彥宏開始為自己尋找壓力。他的第一個決定,是有意識地去感受這座中國著名學府所能夠帶來的厚重與活力。他常去“三角地”,那里的告示欄里貼著各種講座的海報,講課的都是名人,而且來自不同的領域。在那里,大家可以爭論,又可以共存。當然,李彥宏不只帶著耳朵。他小時候那個在舞臺上亮相的愿望,在北大的辯論臺上實現了。他的第二個決定,是重拾對計算機的熱愛。既然自己的專業中計算機課程太簡單,那就干脆去聽計算機的課。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自己專業的信息檢索就不用功。而事實上,百度搜索與兩個專業密不可分,一個是計算機、互聯網,一個是信息檢索。那時的李彥宏,并沒有意識到這兩者會結合得如此完美。
李彥宏最重要的決定是出國深造。出國的前提是要先考托福,李彥宏開始過上了“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他同時申請了圖書情報和計算機兩個專業,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他要與計算機結緣,本來高考時想避開的這個專業,給了他出國的獎學金。最終,李彥宏收到了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1991年的圣誕節,李彥宏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回國創業,百度一出天下知
在美國8年的人生歷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硅谷的騰起:他先后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于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創建了ESP技術,并將它成功地應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硅谷文化深深影響了李彥宏。身在美國硅谷,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宏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我要參戰!李彥宏被自己的渴望折磨得激情燃燒。李彥宏選擇了回國創業。他回憶這段人生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共同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經歷了陽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發現,19歲時在北大所學的圖書館情報學專業注定了他終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沒有哪家公司的創業與守業會一帆風順。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記者寫文章“八問百度”,其中很多問題針對其客戶資源和利潤增長點。現在看來,當初的一些擔心并非多余,百度成立半年內狂掃國內門戶網站,占領了國內搜索引擎80%的市場,但后來,有的客戶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門戶自己開發搜索。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當世界上所有使用人氣質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么遭人收購,要么推遲上市時,百度根據李彥宏總結的搜索引擎第三條——自信心定律推出競價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結果的相關性排序,可進行競價拍賣。誰對自己的網站有信心,為這個排名付錢誰就排在前面。這樣開創了真正屬于互聯網的收費模式,使百度的客戶目標群體瞄準數十萬的中小企業網站。
推出競價排名并實施“閃電計劃”對百度實行第二次技術升級后,2003年年中的財務報表顯示李彥宏的賭注壓對了:據美國ALEXA統計,百度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獨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遙遙領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再加上2000多個聯盟伙伴,通過競價排名,當6800萬中國網民通過搜索引擎尋找各種信息,80%以上的用戶會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結果。
有人評價: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而且頭腦冷靜,不跟風,不搶潮。用這句評語描述其創使人李彥宏的性格特點也是非常適當的。與很多硅谷技術人員的理想一樣,李彥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無論當初做INFOSEEK還是現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萬的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大家從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別高興,覺得對社會作出了貢獻。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趨向合理,你對社會作出貢獻了,社會也會給予你同樣的回報。”
管理公司多年,李彥宏經常會感覺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提升。“我畢竟不是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職業經理人,現在要做職業經理人做的事情。有時候,遇到自己從來沒有見到的事情,都要靠學習甚至感覺來做事。”他希望有一天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CEO的時候,自己可以更輕松一些,甚至可以退休,“退休以后周游世界是我的生活理想。”
編輯/宋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