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聲
南方農村使用的桶都是木制的,制作木桶的材料有兩種:一是杉木板,二是篾條。制造木桶的手藝人被尊稱為桶匠,桶匠把杉木板刨制成圓弧形狀,然后用篾條打上箍,木桶就制成了。一個桶要打幾道箍?不同的桶匠有不同的打法,常見的是底、中、上三道,箍的好壞決定著桶的質量。木桶的制作方法使我不由得想到了婚姻,其實婚姻也好比是一個木桶,“木板”搭配好是前提,但是“箍”也很重要,和木桶一樣,“箍”的質量決定婚姻的質量。
婚姻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箍”。一般來說,婚姻需要三道“箍”。
“激情”這道箍
男女青年由熱戀步入婚姻,推開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扇大門。進門以后會有一陣子驚奇和新鮮,但是時間不會太長久,很快心潮就會歸于平靜,“三年之癢”或者“七年之癢”就會接踵而來,婚姻由此步入了第一個危險期,這個時候婚姻最需要“激情”這道箍。此時,無論男女,都要努力煥發出足夠的激情。美是被發現的,要睜大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愛也需要燃燒,雙方都要不斷添加一些可以讓火苗升騰的易燃品。事實證明,依戀、思念與情話是婚姻這個階段最好的興奮劑。
“道德”這道箍
中年時期的男女,開始出現微妙的不平衡。一方面,男人由于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特別是社會地位的提高,開始步入自己人生的輝煌時期。而女人賴以立身的資本則朝相反的方向發展,不斷遞減,這個時候的婚姻就需要“道德”這道箍來捆扎。
錢鐘書老先生把婚姻比喻作圍城,說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說的就是中年時期的婚姻。想出去和想進來的人都在擺脫著什么和追求著什么,這雖然符合人的本性,但是卻有悖于婚姻對人的要求。
“外邊的世界很精彩”這是事實,但是婚姻總處在開放狀態,可以肯定地說,既不利人,最終也要損己。人是講道德的動物,沒有“道德”這道箍,中年時期的婚姻就會像沒有箍的木桶散了架子。
“習慣”這道箍
常言道,少來夫妻老來伴。能在一起為伴,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彼此十分熟悉和適應。幾十年相濡以沫,對方不僅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也已成為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個時期,沒有了青年時期的激情,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漸漸離自己遠去,不再靈活的腳步開始走在溫馨恬淡的夕陽里。
婚姻從兩人世界開始,中間經過一段漫長的多人的歡樂旅程,最后又回歸到兩人世界。而到了這個時候,兩個人的心臟跳得都差不多是一個節拍,甚至長相都由于長期的相視而慢慢近似。這個時候,“習慣”成了兩個人之間最好的紐帶,彼此不能分離,除了因為多年的感情以外,習慣恐怕是最重要的東西。張學良將軍在趙四小姐的陪伴下,經受了半個世紀的監禁,而且還活過了100歲,但是當趙四小姐駕鶴西去以后,張將軍也很快就畫上了人生的句號,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大作家曾經說過,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婚姻是一個生產快樂和幸福的工廠,把她比喻成木桶顯然是不合適的,而且一般來講,婚姻是由相互的吸引來聚合的,也并不需要捆扎。但是許多事例告訴我們,婚姻也是最復雜的東西,生產幸福和快樂的工廠有時也是傷心地。因此,對于走過紅地毯的男女,腦袋里有幾道箍并非都是壞事。
(摘自《中國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