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前些天,我到一位學友家商量同學聚會的事情。學友早些年開了一家五金加工廠,經過七八年的經營,資產達三四百萬元,他購了別墅,買了車,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我到學友家的時候,他還在回家的路上,接待我的是他的老父親。老人七十多歲了,滿頭銀發。我和老人坐在客廳里聊天,我說在我的同學里面,您兒子是最有出息的。老人聽了卻不以為然,這讓我覺得很意外。一般老年人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把兒子視為偶像,而這位老人卻不然。老人對我說:“他呀,只不過賺了幾個錢,充其量是個小老板而已。而我在他那個年紀,可是縣里的先進工作者,拿大紅獎狀、戴大紅花,那可是到萬人大會領獎的。”
我在心里偷笑。這是所有老人的心態,總是留戀過去的風光歲月。
老人講完,說讓我等等。他走進里屋,過了一會兒,拿出一只小箱子,里面層層疊疊裝著各種獎狀、獎杯、大紅花。
此時,老人的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他從箱子里拿出獎狀,一本本地向我介紹,這是什么獎狀,在哪里領的獎,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正在這時,學友開車到家了。一進門,看到父親在向我介紹那些獎狀,學友很不高興地說:“爸爸,您又翻您的陳年賬了,那是老古董了,快收好,快收好吧。”
老人嘆了口氣,慢慢地把那些獎狀整理好,一本本放歸箱子,然后默默地提進了里屋。這樣的氣氛中,我替老人感到些許尷尬。
我和學友在客廳里談事,總覺得學友的口氣令我不太舒服,他的口氣是居高臨下的,是財大氣粗的。他幾次提到“你們這些靠工薪生活的人”,言語之中隱藏著輕視、憐憫的意味,這種感覺讓人非常不爽。
談完事我準備回家,學友送了出來,當我跨上自行車的時候,他對我說:“你還騎自行車啊,應該買輛車了。”
這句話令我十分難堪。
在城里,我自認為是一個“成功者”,有工作,有妻兒,有房子……我有自己的成就感。但在他面前,我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手足無措。
回到家,我坐在書房里發呆,心中滿是郁悶。我看看自己的書柜,里面堆滿了各種獎狀,有讀中專時的,有工廠里得的,更多的是自己文章的獲獎證書……這些獎狀,一直是我的驕傲。每次看著他們,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暗暗為自己得意,然后感到自己很幸福。這種心態很像學友的老父親,他不在乎兒子有多少錢,而是固執地認為,兒子即使有再多的錢,也不如自己當年在萬人大會上去領獎那樣風光。
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但不幸的是,有的有錢人的價值標準,往往會霸道地“侵略”窮人的價值標準,當我們為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家庭而感到滿足時,他們的奢華、他們的輕視,卻會完全顛覆你的世界,讓你從幸福的巔峰墜落到谷底。
在這個充滿物欲爭斗的世界里,擁有一份成就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是我們幸福和滿足的本源,如果失去它們,我們可能會陷入無盡的空虛和彷徨。成就感是需要堅決地進行捍衛的,那是你心靈國度的領土,任何想摧毀你成就感的行為,你都必須迎頭痛擊,努力捍衛成就感,一分一毫都不能失去。
因為成就感在,你的靈魂就在,你的生活就在,你的幸福就在。
(摘自《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