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清,陶存新,郭 君
(1.武漢理工大學 交通學院,武漢430063;2.武漢理工大學 物流工程學院,武漢430063)
長江航運的發展帶來了船舶數量的迅猛增加,加上復雜多變的通航條件,水上交通安全成為長江航運中一個突出問題,長江干線也因此一直是交通部“四區一線”水上安全管理的重點。
“十一五”期間交通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施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功能和服務水平,減少和降低因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的安全事故和人員傷亡;建立現代化的交通安全監管預控體系和立體化的搜巡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的交通預警應急反應機制。
我國水運監管主要由各級海事機構負責,長江干線分別由長江海事局和沿江各省地方海事機構管理,長江干線的水上救助職責一直未予以正式明確,僅在成立東海救助局之初提到長江干線的救助工作由其兼顧,但事實上一直沒有到位,長江干線究竟以怎樣的模式開展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頗多爭議。目前,為達到統一管理和調度長江航道路網、整合管理資源的目的,在長江航道部分河段進行了“數字航道”建設試點,建立了長江航道監控總中心。但是,長江航道監控總中心更大程度上是信息匯集中心。如何利用科學的手段與方法替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實時監測長江航道網的交通運行狀況,提高針對突發事件、事故的航運應急反應能力,建立應急救援技術支撐系統,是長江航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現狀看,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長江干線救助體系、救助工作機制和制度尚不完善。目前,長江干線現有力量的合成演練、訓練尚未系統展開,協同作戰能力較為缺乏,不能很好發揮安全預警預防和應急反應的作用;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也有差距,未能真正有效發揮法律規定的作用;干線長航系統與沿江各省地方海事部門搜救協調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外場信息采集和發布設施不健全,使用效果差。目前,長江航道人工采集的信息較多,發生事故主要是靠現場肇事者和目擊者報警,或者巡邏人員采集信息,而自動識別和處理非常少。外場采集到的事故信息中90%靠電話傳遞,10%由巡邏艇、視頻發現。而在信息發布設施方面,較少發布航道通行狀況的相關信息。由此可見,外場設備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3)長航系統現有救助資源基礎設施總量不足。長航系統現有救助資源發展不平衡,手段落后,科技手段含量不高,現有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整合不夠,不能很好發揮資源的綜合優勢和規模效應,無法滿足實施有效救助的要求。
4)專業隊伍和人員的技能達不到救助工作要求。雖然長航系統執法工作人員大多有水上資歷,但均未經過專業訓練,而是憑經驗開展救助工作,實踐經驗不足,救助效率不高,不能很好滿足工作要求。各部門之間處理應急事件時不夠融洽。
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的目標是:在水上異常事件發生前采取預防措施,降低和避免異常事件的發生;在發生航運事件時,及時發現并采取合適的應急救援措施,使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小,并盡量降低事件導致的負面影響,在最短時間恢復到正常通航狀態[1]。
長江航道預警應急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關系到預警應急指揮的效率和效果,確定的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系統總體框架見圖1。
圖1 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系統總體框架
異常事件預警子系統的功能是:對現有的航道航行狀況及環境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從中找出導致異常航運事件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其影響因素,如航運事故、船舶擁擠事件多發航段的形成原因、異常天氣下的航道安全管理措施等,及時發出異常事件預警,管理部門根據預警信息,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事故的發生。
異常事件預警子系統包括3個功能模塊:事件信息處理及預估模塊,事件多發航段分析及預警模塊,異常天氣分析及預警模塊。
異常事件應急管理子系統的功能是:在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及時獲得異常事件信息,并確定應急管理方案,然后協調各相關部門執行應急管理方案,對整個應急管理過程進行監控和指揮調度,實現異常事件應急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效率化。
異常事件應急子系統包括6個功能模塊:事件信息采集模塊、事件判別及確認模塊、應急管理方案決策模塊、應急管理方案實施模塊、應急管理后評估模塊和異常事件信息歸檔模塊。
長江航道預警管理是建立在長江海事局對長江干線各航段運營指標的監測基礎之上的[2]。根據長江航道預警管理體系的結構和航路運營活動客觀過程,建立長江航道預警管理系統活動的運營模式見圖2。
圖2 長江航道預警管理的運營模式圖
海事監控部門對獲取的指標數據進行評價,當指標處于安全狀態時,繼續進行日常監測,不介入預控管理狀態;當監測指標處于準安全或準危機狀態時,監控部門根據具體情況或指示進入特別監測,同時將對策方案輸入對策庫供將來參考。當監測指標進入異常狀態時,該航段航運管理組織進入應急管理程序,根據預先設定的應急預案,組織具體人員實施。此時的應急指揮部取代了日常管理中的監控中心,全面負責異常事件的應急指揮,直至該航段運營重新進入安全狀態。
長江航運預警應急指揮涉及到諸多的業務部門,各業務部門在異常事件預警應急管理中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是,各部門之間必須緊密配合,協調工作,才能有效降低事件的影響和損失。
目前長江航道在預警應急管理方面,各部門基本上是各自獨立工作,相互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不密切,事件應急救援效率不高。為了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實現事件應急管理的規范化、效率化,必須建立一套規范的事件應急處理流程,指導各部門的工作[3]。對于一般的異常事件應當依托長江海事局,建立異常事件預警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統一指揮、監督和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其職能包括:匯集各種渠道的事件實時信息(如水上監控系統發現的事件信息、電話報警信息、其他部門通報的事件信息等),確定預警應急管理方案,并對各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部署,同時在預警應急管理方案執行過程中,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協調、調度和監督,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有效開展。航道異常事件應急處理流程見圖3。
圖3 長江航道異常事件應急處理流程
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在長江航道安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通過分析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現狀,確立了系統的總體框架和異常事件處理流程,但是,系統的實施還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加強長江航道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長江航道安全管理協同體制、加大資金投入、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社會救援體系建設等。本文是“長江航務管理局交通安全預警管理機制建設研究”課題的一個部分,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組織機制等將在后續文章中予以探討。
[1]曹學明.我國長江航道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體系的研究[J].長江航道,2003(3):13-14.
[2]劉 清,佘 廉.高速公路預警管理系統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8):167-168.
[3]嚴新平,張存保,肖旺新.非常態事件對城市交通系統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C].第五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