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林
10月6日,巴基斯坦總統選舉投票結束不久,現任總統穆沙拉夫將軍便向支持者宣布他競選連任成功。根據未經最高法院確認的選舉結果統計,穆沙拉夫得票率為98%,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在首都伊斯蘭堡,穆斯林聯盟(領袖派)和統一民族運動黨黨員們、支持穆沙拉夫的普通民眾走上大街,歡慶他們的勝利。穆沙拉夫也以勝利者的姿態向反對派政黨發出和解呼吁。歷經波折的巴基斯坦總統大選終于告一段落。
然而,巴基斯坦政局還遠未平靜。穆沙拉夫與貝·布托的合作尚未瓜熟蒂落,其變故可能引起政治地震。此外,即使穆沙拉夫信守諾言脫下軍裝,也不意味著軍人集團淡出政壇。在穆沙拉夫巨大身影的背后,另一個軍事強人——剛剛被擢升為四星上將的陸軍副參謀長基亞尼正悄然步入政治舞臺。在軍人威權和民主制度之間搖擺了半個多世紀的巴基斯坦,將由三駕馬車引領著,駛入了一個人們似曾相識的時代。
朝野博弈變局仍在
理論上,穆沙拉夫支持者的慶祝略微早了些,正式的選舉結果要等到17日最高法院就前大法官和現人民黨副主席的申訴完成聽證后才能公布——這兩位總統候選人要求最高法院裁定穆沙拉夫作為軍人無權參加總統選舉。
不過,最高法院已經在9月29日就同樣的申訴做出了有利于穆沙拉夫的裁決。法院在短短20天內改變判決的可能性實在有限,畢竟,最高法院法官多數是由穆沙拉夫任命的。此外,前大法官瓦濟胡丁在選舉中只獲得了八票,人民黨副主席法希姆則一票未得,其申訴實在缺乏說服力。

穆沙拉夫獲得了98%的選票,這是一個值得推敲的數字。參加投票的全部684名議員,幾乎全部來自穆沙拉夫陣營的穆盟(領袖派)和統一民族運動黨。而有將近500名各級議員沒有參加投票。
也就是說,上述684名議員只是巴基斯坦有資格選舉總統的全部1170名中央和地方議員的58%,穆沙拉夫贏得的只是這58%中的98%。而從總體上說,穆沙拉夫僅贏得了57%的選舉人支持。
57%這個數字,顯示出穆沙拉夫贏得了只是一場在自己人當中的選舉,并沒有真正做到之前他所說的那樣,“揮出決定性的一拳”徹底擊垮政治對手。穆沙拉夫與反對派,特別是與貝·布托陣營之間的博弈尚未塵埃落定,遑論分出勝負。
穆-貝合作前途未卜
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的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宗教黨“聯合行動大會”的議員紛紛以辭職抵制選舉,這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也是穆沙拉夫可以承受的政治代價。畢竟,謝里夫的支持者以及毛拉們在國會參眾兩院總共只占21%而已。
真正讓穆沙拉夫的勝果蒙上陰影的,是貝·布托麾下的人民黨議員在數次態度反復以后,在最后一刻退出了選舉。
人民黨在大選中的袖手旁觀釋放出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雖然穆-貝合作的架構已經搭起,但貝·布托并不準備成為穆沙拉夫的忠實盟友,從而背棄人民黨對支持者許下的“不支持軍裝總統”的諾言。
對于穆沙拉夫來說,待最高法院確認10月6日的選舉結果之后,至少在法律意義上,權利的延續便不成問題。而作為穆-貝合作的另一方,貝·布托還要等到明年的國會選舉之后才有可能再次出山,成為巴基斯坦歷史上首個三度擔任總理的政治家。
貝·布托除了要耐心等待,還首先需要在穆沙拉夫的支持下洗刷自己貪污腐敗的罪名——這一點根據兩人先前達成的協議已經實現;其次,她還需要在穆沙拉夫的支持下修改法律,廢除巴基斯坦禁止同一人三度擔任總理的有關法律。
此外,人民黨還必須在即將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獲勝,貝·布托才可能三度出任總理。貝·布托與軍人集團的關系越密切,人民黨傳統的中間階層支持者選票流失就會越嚴重。正是出于這一考慮,貝·布托才不惜在剛剛與穆沙拉夫達成協議后,違背自己在記者招待會上做出的承諾,下令人民黨議員退出總統選舉的投票。
鐵腕總統與“鐵蝴蝶”之間的合作剛剛起步便蒙上了陰影。而兩人之間迄今懸而未決的最大分歧,是總統與總理之間的權力劃分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巴基斯坦半個多世紀。
穆沙拉夫就任總統以來,始終致力于將巴基斯坦的政治體制轉變為類似于美國和法國的總統制,由總統掌控國家行政大權,包括至關重要的解散國會、罷免總理和任命三軍參謀長的權力。而貝·布托從來就不打算擔任傀儡總理,一直要求巴基斯坦恢復傳統上的英式議會內閣制度。
重回三足鼎立時代
穆-貝協定迄今沒有公開全部內容,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兩人合作的前提條件,穆沙拉夫將軍即將辭去軍職。日前,穆沙拉夫閃電般地擢升了兩位四星上將,分別擔任陸軍副參謀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從而為即將卸任的自己確定了接班人。
在巴基斯坦軍界,參聯會主席只是一個虛職,相當于安置勞苦功勞將領的“大象的墳墓”。海、空軍兩位參謀長雖然位高爵顯,但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同樣沒有發言權。真正主宰軍隊并能通過軍隊左右國家大局的,便是統領60萬陸軍將士的最高指揮官——陸軍參謀長。
在穆沙拉夫的提拔下,曾任陸軍作戰局局長、拉瓦爾品第軍軍長、三軍情報局局長的基亞尼中將晉升為上將,出任陸軍副參謀長。在現任陸軍參謀長穆沙拉夫離任后,基亞尼將接任陸軍參謀長一職。
穆沙拉夫近日公開表示,“在巴基斯坦,總統、總理和陸軍參謀長組成的三駕馬車是一個政治現實”。
三駕馬車并行的政治架構曾在巴基斯坦的歷史上多次出現。陸軍參謀長的重要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人低估,這已經是巴基斯坦的一個政治慣例。忽視這一慣例的阿里·布托和納瓦茲·謝里夫都已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另一個政治慣例,則是每當總統和總理產生權力糾紛或者政策矛盾,陸軍參謀長作為軍隊的實際統帥,總是發揮著調停人的作用。不過,這種調停曾三次演化為軍事政變,陸軍參謀長由調停者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的主宰。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三次軍事政變的主角后來都創造了巴基斯坦經濟高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三個黃金十年,即阿尤布·汗時代、齊亞·哈克時代以及穆沙拉夫時代。
更為耐人尋味的是,這三位發動政變的陸軍參謀長推翻的都是自己的任命者——阿尤布·汗打倒了同樣出身軍旅的伊斯坎德爾·米爾扎總統,阿里·布托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齊亞·哈克推翻,而穆沙拉夫則在就任陸軍參謀長兩年后取代了任命他的納瓦茲·謝里夫。
歷史上驚人的“巧合”,使得在巴基斯坦,挑選陸軍參謀長成為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就穆沙拉夫選擇的具體人選而言,基亞尼毫無疑問是最可靠的一位接班人。然而,當他順利接班以后,所要面臨的便不僅僅對自己的老首長保持忠誠的問題,還要負擔起職務帶來的重任。
可見,陸軍參謀長的作用,連同穆-貝合作的持久性,是巴基斯坦政局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