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先生60歲之后有兩次流淚。一次是為熊慶來先生之死。熊慶來先生是中國近代數學的
開拓者,是最早發現并破格提攜華羅庚到清華任教的人。他當時任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真正的愛才如命,先后傾心羅致了許多優秀的青年人才,培養出了如陳省身,吳大任、慶圻泰、段學復等知名數學家,嚴濟慈、錢三強、趙九章、趙忠堯等一些著名科學家,也都在他門下受過嚴格的數學基礎訓練。
1969年2月3日,天寒地凍,風燭殘年的熊慶來先生發出一聲叫喊,終于擺脫天天寫檢查的逼迫而斷了氣。華羅庚先生盡管這時也已成為“資產階級反動大學閥”,但一聽到這個噩耗,仍不顧一切急急趕到熊先生家。進入門廳,沒看到遺體,華羅庚先生頓時淚流滿面,追問遺體去向。熊家親屬告訴他遺體已送到八寶山公墓,準備火化,并勸他不必再去告別了。華羅庚先生不等他們說完,便轉身出來,立即向八寶山奔去。走進停尸間,由于這里同時擺放了多具尸體,華羅庚先生一時無法認出恩師,便動手挨個掀開一具具尸體的蓋面布,終于見到了熊慶來先生。面對骨瘦如柴的先生遺體,“痛莫痛于不敢啼”的華羅庚失聲大哭,淚如雨下。
另外一次是1979年11月,華羅庚先生來到法國南錫大學,參加那里為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而舉行的隆重儀式。主席把博士綬帶披在了華羅庚先生的中山裝上,國歌奏響,華羅庚先生情不自禁,熱淚終于奪眶而出。一直到這個時候,華羅庚先生才有了比“初中畢業”更高的學銜。
這B3G9eaNciC5KQ9XhwRtHxfG5eyhK8d4XToRb+yxQTfI=一年,華羅庚先生已是68歲。
其實,華羅庚先生如果單單是為了得到一頂博士帽,就大可不必等到今天。1936年,華羅庚到達劍橋大學時,著名數學家哈代正在美國旅行,此前他曾看過溫納推薦華羅庚的信及華羅庚的論文,并給另一位數學家海爾布倫留了一張便條:“華來時,請轉告他,他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通常若要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至少要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海爾布倫問華羅庚,“你打算攻讀哪一門課程?我們將給你提供幫助。”華羅庚回答說,“謝謝你的好意,我只有兩年的研究時間,自然要多學點東西,多寫點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縟節,太浪費時間了。我不想念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學者。我來劍橋大學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學位。”
海爾布倫聞言,不覺大感意外:“東方來的人,不稀罕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者,你還是第一個。我們歡迎你這樣的訪問者。”
就在那里的一年當中,華羅庚完成了11篇論文,而這些論文,每一篇都可得到一個博士學位……
1985年6月12日下午的日本東京大學報告廳,日本數學會請華羅庚在這里作學術報告。
華羅庚先生于下午4時12分開始演講,起初他用中文講,再由翻譯譯成日文,后來為了節省時間,改進演講效果,他又改用英語直接講。不知不覺,按約定的45分鐘演講時間已經到了,75歲的華羅庚先生看看表,臉上帶著一種孩子般的神情,向會議主席和臺下聽眾請求道:“我還可以延長幾分鐘嗎?”
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誰也沒聽出這句話中的讖言意味。華羅庚先生又講了十多分鐘,最后,他說了一句“謝謝大家”,在掌聲中坐了下來。
接著,華羅庚先生的朋友,日本女數學家白鳥富美子捧著一束鮮花,向講臺走去。華羅庚先是俯身向前,伸出手臂,但就在他將要接過白鳥富美子遞過來的鮮花時,他的身體突然向后一仰,倒在了講臺之上。
東京時間下午5時16分,一代杰出的數學大師,倒在了最后一次講演的講臺上。
(朱 薇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