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待任已是一種普遍現象。本文討論的離職待任,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未經免職的離職待任:有的等待被任命為本級政府組成人員,有的等待被選為下一級政府正職領導人員。對這種離職待任,也有著不同的看法。爭論集中在免職時間上:有的認為,應當先免職再離職;有的認為,可在任新職前免原職。認真研究解決離職待任問題,對于維護選舉、任免的法律尊嚴和權威,使選舉、任免得以合法、有序地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個人認為,離職待任的要害在免職問題。未免職離職似乎就是擅離職守;而未免職去政府幫助工作,更有不當干預政府工作之嫌,不利于人大監督政府。可能會有同志認為這種說法是小題大做。可是,筆者認為,國家工作人員履行公務,堅持職責法定、依法辦事的基本原則。他們的職務變動,必須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可以說,離職待任這種做法就是主張或者默認有關國家工作人員擅離職守,不當干預政府工作。主張離職待任的視免職為“補辦手續”,但是,在對當事人依法免職未予通過時,這種做法帶來的麻煩,遠遠不是靠“補辦手續”所能解決的。在免職未通過的情況下,還得動員離職待任人員回到原崗位繼續工作。如果下一級人大選舉離職待任人員擔任新職,則因這種選舉違反先免原職后任新職這個法律程序,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應當依法撤銷這種選舉結果。這樣,事情就會更加麻煩。離職待任已為頻繁調動大開方便之門,使選舉、任免流于形式,喪失其應有的尊嚴與權威。筆者建議,對由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的人員,在其任期內一般不做調動,以改變“幾百張選票不如一紙調令”的現象。如果確實需要調動,必須事先征得人大常委會黨組同意,并依法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免職決定。擬任人員在人大常委會尚未對其作出免職決定前,不得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以維護選舉、任免的尊嚴和權威。
免原職與任新職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法律手段。選舉、任命新職出現的“風險”,不能構成離職待任的理由。某省一位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去一個設區的市待任市長前,強烈要求“不要免去我的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因為我如果選不上市長,還是要回來工作的”。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擔心不應成為離職待任的理由。
(作者單位:湖南省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