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l號——租賃》(下稱新準則),新準則同原準則相比有哪些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IASl7存在哪些差異?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比較。
一、新舊會計準則差異比較
新準則由總則、租賃的分類、融資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融資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經營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售后租回交易、列報共八章組成。新準則對比原準則,主要變化有:
(一)在融資租賃承租人的會計處理中,在租賃開始日,舊準則的處理方法是承租人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并將兩者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新準則的處理方法是承租人應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并將兩者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二)售后租回交易,如果認定為一項經營租賃,舊準則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將售價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予以遞延,并在租賃期內按照租賃支付比例進行分攤;新準則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在舊準則的處理方法上作了補充: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