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生產成本的控制已成為企業制勝的法寶之一。企業如果能在做預算編制時就把納稅影響成本的因素考慮進去,會使企業節約納稅成本,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價值。
企業的預算管理實質上就是提前為企業財務作出一個計劃。這個計劃主要與未來有關,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力圖使企業利益在將來獲得最大的成效。這就需要管理者能夠正確的預測未來,運用智力和發揮創造力,高瞻遠矚地制定目標和戰略,嚴密地規劃和部署,把決策建立在反復權衡的基礎之上。而稅收費用作為企業的一項支出,在企業制定目標、戰略以及做企業財務預算時應重點加以考慮。
納稅情況預算表設計如下:
表1 新設子公司預計納稅情況
例如:某集團預計建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根據稅法規定,企業可以把子公司選在國家提供優惠政策的地點,如: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在2001年至2010年,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企業,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5年。如果設立第三產業可按產業政策在一定期限內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
表2 兩類納稅人的選擇
注:生產企業年應稅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批發或零售企業年應稅銷售額在180萬以下的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臨界點測算:
增值率=(銷售收入-購進項目價款)÷銷售收入
=1-購進項目價款÷銷售收入
=1-可抵扣購進項目占銷售額的比重17%(1-可抵扣購進項目占銷售額的比重)=6%(或4%)
解得平衡點為:可抵扣購進項目占銷售額的比重=64.7%(或76.5%)
這就是說如果可抵扣購進項目占銷售額的比重大于64.7%(或76.5%)時,一般納稅人稅負小于小規模納稅人;可抵扣購進項目占銷售額的比重小于64.7%(或76.5%)時,一般納稅人稅負重于小規模納稅人。
表3 企業預計出售舊的應稅固定資產情況
當售價超過原值時,增值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增值稅= 售價÷(1+4%)×4%÷2
當售價低于原值時,免征增值稅。
例如:方案1,某企業2006年預計銷售已用機動車一輛(原值為19萬元)預計以19.1萬元的價格出售,需要繳納增值稅=191000÷(1+4%)×4%÷2=3673.08(元)。而方案2,由于售價低于原值,根據稅法規定是不需要交納增值稅的。因此可以看出,雖然方案2中舊機動車出售的價格低些,但企業獲得的最終價值為方案2大于方案1。
表4預計銷售方式的情況
稅法中規定:
折扣銷售: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是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按折扣后的余額作為銷售額。
銷售折讓:發生在銷貨之后,作為以售產品出現品種、質量問題而給與購買方的補償,是原銷售額的減少;折讓額可以從銷售額中減除。
銷售折扣:發生在銷貨之后,屬于一種融資行為,折扣額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
以舊換新:按新貨(金銀首飾除外)同期銷售價格確定銷售額,不得減扣舊貨收購價格。
還本銷售:銷售額就是貨物的價格,不得扣減還本的支出。
因此,企業在選擇銷售方式時,可以選擇稅法規定可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