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高校舉債辦學存在著嚴重的財務風險,危及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促進高校健康有序、穩定和諧的發展,是貸款高校的重要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辦學自主權的不斷擴大,高校籌資辦學資金呈現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伴隨著國家擴招政策的實施和“銀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國迅速地推廣, 高校實現了超常規發展,各高校學生人數與教工人數急劇增加、辦學規模迅速擴大,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涌入高校。大額度舉債辦學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擴張,也加大了高校財務管理的風險。如何規避與防范高校財務風險,減少財務損失,促進高校持續穩定地發展,已成為各高校財務管理的基本目標。這也是當前財務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財務風險的涵義及其現狀分析
高校財務風險指高校在資金運營過程中因資金運動面臨的風險。深入研究高校財務風險的生成和傳導機理,深刻地認識財務風險的本質,對加強高校財務風險的管理,提高高校財務活動的運作效益十分必要。風險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風險具有客觀性,無論是否承認它;(2)風險具有普遍性,時時、事事、處處存在;( 3) 風險與不確定性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具有可知性;( 4) 風險不等于損失,風險既可能帶來不利結果與損失,也可能帶來額外收益,但人們更關心前者,即風險厭惡普遍存在。
2005 年12 月21 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名為《2006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社會藍皮書稱,為了擴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辦高校向銀行大量舉債,并熱衷于圈地和參與大學城建設,有的高校貸款已高達10 億甚至20 億元,目前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量約在2000 億元左右。各高校除去一年內的工資獎金和教學、科研、行政開支,所余款項只夠償還貸款的年利息,學校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何談還清貸款。所以貸款高校有可能成為繼銀行、證券業之后的又一個高危行業。
二、高校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使高校潛藏財務風險
高校的財務風險決非朝夕之間就突如其來,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對財務風險的監測和危機前的種種征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