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探討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內容歸集等具體核算方法,以降低醫院成本,提高現代化條件下醫院的管理水平。
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由于醫療服務項目成本復雜,醫院各科室之間聯系密切,綜合性強,需要各部門分工協作,共同配合。劃小成本核算單位,是促進成本核算與管理的關鍵,為此,應建立成本核算管理體系和相應配套的核算管理規章制度,在規范相關制度的基礎上,重點組織實施醫院質量控制考核中心和經濟成本核算控制中心的運作。
一、明確醫院科室成本核算原則
(一)經濟原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再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二)因地制宜原則。確定適合特定醫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模式,適用所有醫院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三)全員參與原則。要求全體員工了解醫院成本核算的原則方法,養成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識。
二、成本核算管理體制的劃分
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體制分兩種:一種是一級核算管理體制,即把全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集中在醫院的財會部門統一核算,統一管理,以醫院為核算單位歸集與分配費用,計算醫院總醫療成本和項目成本以及每門診人次,每住院床日單位成本;另一種是兩級核算管理體制,以科室或班組為基本核算單位歸集與分配費用,計算各科室、班組的醫療項目總成本,由科室或班組設立專職或兼職成本核算員負責,為二級核算管理。
兩級核算管理體制即科室成本核算管理是將全院按照科室、班組劃分為若干個獨立的核算單位,與院外的交換和資金往來均以會計核算憑單為依據;內部科室之間的交換與資金往來以統計傳票為依據,避免了純會計核算的局限性,發揮了統計核算的優勢,增強了科室和全體職工的經濟意識和管理意識。
三、成本核算內容
(一)成本的分類。按總成本與服務量的關系,一般醫療成本可分為三類。一是變動成本,成本總額的變動與醫療服務量的變動之間成正比關系的叫做變動成本,如手術、治療中所消耗的醫用衛生材料、放射拍片工作中消耗的X光片等。二是固定成本,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醫療服務量的范圍內,不隨服務量增減而變動的,叫做固定成本,如房屋等固定資產折舊費等。三是混合成本,成本總額雖隨醫療服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并不保持正比例的關系,這種兼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性質的成本,叫做混合成本,如某些低值易耗品、取暖制冷費等。為了便于核算和控制成本,必須把混合成本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類。
(二)成本核算的內容。第一類為固定成本,即勞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維修費、低值易耗消耗費、資金占用費、行政管理費、取暖制冷費七項。第二類為變動成本,即材料費、水電費、洗滌運雜費三項。將成本按定額分類后實行定額控制,結余或超支均與科室利益掛鉤,丟失和損壞要照價賠償。
四、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攤
醫療服務成本費用的分配原則首先是誰受益誰分配,受益多少,分配多少;其次是成本分配要正確合理,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復雜。
(一)直接成本費用按基本核算單位歸集。將本期所產生的勞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低值易耗、資金占用費、取暖制冷費、材料費、水電費等直接成本費用,根據實際發生“憑證”記入分類賬和分戶賬,直接記入到各核算單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