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圓桌
滕建群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與
防擴散研究中心主任
很久以來,大家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核問題。核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說起似乎是非常簡單,細思之又不那么簡單。
核問題簡單又復雜的原因在于核的巨大威力。核技術一問世,一是為敏感的軍事領域所吸納,造出核武器,美蘇曾為此進行過殊死競賽。二是和平利用,成為造福人類的重要能源。核電產業不僅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而且為緩解能力和環境壓力提供了新的出路。
核問題的關鍵在于和平利用核能與防擴散。國際社會在1970年生效關于如何利用核能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其中第三條款、第四條款、第五條款都涉及和平利用核能問題,認為“擴散核武器將使發生核戰爭的危險嚴重增加”,各成員國承諾“進行合作為應用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和平核活動的各種保障措施提供便利”。《條約》確認以下原則:“一切締約國,不論是有核武器國家或無核武器國家,均能為和平目的而獲得和平應用核技術的利益,包括有核武器國家由于發展核爆炸裝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術副產品。”“深信在促進此原則時,所有締約國均有權參加盡可能充分的科學情報交換,以促進和平目的應用原子能的發展,并且單獨地或與其他國家合作,對促進這種發展做出貢獻。”條約寫得很清楚:有核武器國家不得向無核武器國家擴散武器;無核武器國家不去謀求核武器,同時還規定世界任何國家都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有核武器國家還要承擔核裁軍的義務。但條約簽署后,有關各方都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承諾。有核武器國家,盡管達成系列核裁軍協議,但遠沒有兌現條約中規定的水平;部分無核武器國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發展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朝鮮等國相繼研制出核武器。
有核武器國家不裁軍是因為它們仍信賴于核武器這種超級武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指出“美國要保留足夠的戰略核力量,以阻止那些敵對國領導人想通過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威脅美國的利益”。近年來,俄羅斯更是把核力量當作抗衡美國常規力量優勢的重點建設項目。
無核武器國家同樣看好核武器的政治含義?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激發起人們許多想象?南亞一位退役將軍在評述這場戰爭時說了一句經典之語:“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