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沖擊波:糟糕選項中的最優選擇
Michael J·Green(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朝鮮核試驗后,美國國內圍繞如何促使朝鮮放棄核武產生了巨大爭論,主要有四種觀點:與朝鮮直接接觸,以一攬子的安全保障換取其放棄核武;以軍事威脅為后盾,采取“大棒”加“胡蘿卜”的政策;有效封鎖朝鮮,防止其向外輸出核武器和核材料;徹底推翻金正日政權,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四種觀點各有利弊,綜合其優點,美國應采取如下戰略:加強與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的合作,謀求繼續推進六方會談的進行,爭取形成五國聯合方案供朝鮮抉擇;更加注重發揮美、日、韓三邊協作的作用,推動各方堅決實施安理會1540號和1718號決議;加強導彈防御能力以保證對朝鮮的有效威懾。
李 巖
中國領導階層面臨的問題
John L.Thornton(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董事會主席,中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中國的改革目前面臨著空前的挑戰。現在改革步伐的速度要大于國家管理改革的能力,原因在于:一是政府缺少吸引高等人才的政策和機制,領導階層的人才儲備正在減少。過去高等學府的畢業生希望在政府里謀職,而現在卻選擇出國、去跨國公司甚至國內私企;二是許多高級官員沒有做好任職的準備,更談不上經驗,而低職位官員則沒有充分的機會去調整崗位,長期在某一領域工作;三是不少政府人員的腐敗弱化了政府的領導力,引發公眾不滿。目前政府機構的改革、民主化程度的加深,增強了國家穩定秩序和現代化程度,但需進一步開放行政組織機構、解放思想,以吸引更好的人才加入。
趙 展
日本的“大爆炸”:太小,也太遲了
Jean-Francois Minier(德累斯頓-克萊沃特公司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及東京地區經理)
20年前英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型,它把倫敦從沉睡中喚醒、使之一躍成為可以和紐約并駕齊驅的世界金融中心。10年前,日本同樣產生了金融業的“大爆炸”,然而它并未進行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改革。迄今為止,東京不僅依然無法與組約或倫敦這樣的世界金融中心相匹敵,而且其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越來越受到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挑戰。現在,日本的金融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說促進財會體系適應國際規則、增加股票交易的可信賴程度、提高新興市場的質量以及在金融體系上同其他的亞洲經濟體建立起強有力的聯系。時不我待,日本的金融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郭 琦
認真對待伊朗:軍事可選項
Arthur Herman(喬治梅森大學和喬治敦大學歷史教師)
隨著伊朗核危機變得越來越嚴重,在美國精英的頭腦中軍事打擊成為一種可選項。軍事打擊的主要理由有:一、伊朗有一系列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行為;二、伊朗有對以色列實行種族滅絕的意圖;三、伊朗運送、支持和訓練恐怖分子。一旦開始軍事打擊,美國應先控制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停開去往伊朗的運油船,然后摧毀伊朗的空中防御系統、空軍基地、通信系統,集中打擊伊朗的煉油廠,最后是伊朗在海灣的導彈基地,使伊朗軍隊缺少主要的還擊能力。美國應控制伊朗的油田,直到伊朗的政權變更。除非伊朗及其支持者愿意改變政治進程,否則我們等的時間越長,就越難阻止伊朗核進程,決定性的軍事行動將帶來一個新伊朗。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