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z. F 等人發表了以4-三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烷(BM-DBM)制備新的紫外線吸收劑的方法,通過含C10的脂肪鏈取代BM-DBM上羧基后得到新的C10-DBM, 并且對這兩種防曬劑的紫外線吸收性能進行對比研究。這兩種原料均在日光下暴曬,同時采用150瓦的氙燈進行照射。結果發現C10-DBM的穩定性優于BM-DBM; 在日光照射2小時后,含BM-DBM防曬劑的防曬配方的紫外線吸收率較之日曬30分鐘時的吸收率減少85%;而同等條件下比較,C10-DBM僅減少3%,從而顯示C10-DBM的日曬穩定性優于BM-DBM,具有更持久的防曬功效。
◆美國Aquea Scientific公司的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可以傳輸活性成分并同時使其停留在皮膚表面的專利技術,這種技術即使在表面活性劑存在的情況下也可以發揮作用。據該公司介紹,這個技術是將化妝品活性成分包裹在一個殼狀硅包材中,使之表現出活性成分的功效,同時,更特別之處在于,這種硅材料再被放入一種聚合物基質中,賦予殼的外層一種很強的陽離子電荷并且讓它帶上正電。因此,任何活性物質就可以被吸附到帶陰電荷的皮膚表面。這種傳輸系統從而能夠確保活性成分停留在皮膚表面發揮作用而不會僅僅滲透到皮膚深層。這種技術還被應用在防曬配方中:一般的防曬配方采用OMC可以滲透入 皮膚的角質層內部50微米的位置,而采用此項技術來包裹OMC,則包裹后的OMC出現多種擴散狀態,滲透入角質層的深度只有10-13微米,從而更多地停留在皮膚表面,降低了滲透入肌膚內部的量,提高了配方的安全性。這種技術也被Aquea Scientific公司應用在抗衰老、皮膚增亮以及祛蚊配方中。
◆Jensen JM等人研究發現:表皮酸性神經磷脂酶可以促進角質層脂質構造中神經酰胺物質的產生,從而提高皮膚的防御機能。表皮神經酰胺物質含有神經鞘磷酸酯,在神經酰胺分解酶的作用下,水解得到神經鞘氨醇和脂肪酸。研究測定了年長和年幼老鼠表皮中A-Smase的變化情況、神經酰胺合成酶和神經酰胺分解酶的活性。研究的結果顯示:年長老鼠的表皮中,A- Smase和神經酰胺合成酶的活性較低,因而導致皮膚老化,并且皮膚的穿透防御功能減弱;同時,神經酰胺分解酶的活性也表現出與年齡密切關聯。研究人員認為,皮膚老化狀態下其表皮內部形成的神經酰胺A-Smase和神經酰胺合成酶的減少是引起皮膚防御功能減弱的成因。
◆英國Think Geek公司的研究人員將咖啡因成分配入護膚香皂,得到一種具有提神效果的沐浴香皂產品。 這種香皂在使用時可以釋放出咖啡因,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中, 促使血壓升高,脈搏加快,使大腦變得更加清醒,就如同飲用了兩杯咖啡的效果。研究還發現,這種咖啡因的提神效果可以在人體內持續大約4個小時,這可以省卻早晨煮咖啡的時間,在清晨沐浴時即獲得提神醒腦的作用。 另外,這種香皂還采用了薄荷和柑桔的香味, 掩蓋了香皂中咖啡因的氣味。 該公司的研究人員特別介紹,由于含有咖啡因成分,這種香皂不適合孕婦和兒童使用。
◆近期的研究發現,來自羅望子精油中的α-Angelicalactone成分對黑色素生成具有抑制效果。采用由蘑菇提取而得的酪氨酸酶以及B-16黑色素瘤細胞進行黑色素抑制效果的研究顯示:α-Angelicalactone成分對黑色素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且,對黑色素的抑制效果甚至可以與廣為認知的皮膚美白劑熊果苷、逆沒食子酸相類似。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在α-Angelicalactone成分及其衍生物中如果添加玫瑰或天竺葵等天然精油,相配合的復合香味具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的功效。即使在很低的濃度條件下,使用后也可以獲得良好的肌膚美白效果。相關的研究也證實,當吸入這些混合香氣后,可以測試到人體副交感神經變得活躍,并且腦部電波顯示出波動,心情變得安定愉悅,顯示出芳香療效的效果。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一種有毒除皺成分的除皺機理和應用風險,這種成分是二甲氨基乙醇(DMAE)。這種成分已被應用在多種抗皺美容化妝品中,據說可以達到瞬間消除皺紋的神奇效果。 科學家們的研究認為, 這種化學物質是通過破壞皮膚細胞達到消除皺紋的效果。 皮膚細胞被這種二甲氨基乙醇改變了, 因而停止分裂,并停止分泌,在24小時后,有一部分細胞死亡。 研究采用人工培養的兔子和人類皮膚細胞進行,結果發現,當這種二甲氨基乙醇和水一起在皮膚細胞上會引發相當大量而且快速的細胞腫脹, 從而導致皮膚表皮增厚。同時,研究還發現,這種二甲氨基乙醇對皮膚細胞是有毒的,它可以使細胞停止分裂,并抑制細胞生長,24小時后,導致部分細胞死亡。 但是, 科學家們并未建議停止使用這種除皺產品。因為至今為止,盡管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驗證這類物質在美容產品中發揮作用的機理和可能存在的風險, 但目前也未獲得足夠的依據評估可能的風險是否很大。
◆日本Kao公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有關二氧化碳作為化妝品原料的專利,研究表明這種二氧化碳原料可以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專利介紹了一個配方,分別包含兩個部分A和B, 在部分A中,含有碳酸鹽液體,B中含有酸型液體,使用時將二者混合,通過添加適量的水,當涂抹在皮膚上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作用于肌膚,獲得促進皮膚細胞血液循環的效果。進一步通過電極測定的方法,研究實際應用時,該配方在皮膚表面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發現,當將A和B混合,并添加一定量的水后,配方產生二氧化碳,在涂抹到皮膚上后的第一分鐘時,皮膚表面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為885ppm;在第二分鐘時,二氧化碳的濃度為658ppm;而當使用第三分鐘時,二氧化碳的濃度仍達到235ppm。皮膚表面如此水平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有助于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達到活膚功效。具體配方參見如下:
配方組成 百分含量(w/w%)
部分A
聚乙烯醇 83.6
羥丙基纖維素 0.19
無水硅酸 1.25
烯基磺酸鈉 6.25
聚氧乙烯氧化物 2.5
碳酸氫鈉 6.25
80℃加熱混合均勻并冷卻至室溫。
部分B
聚乙烯醇 74.1
羥丙基纖維素 0.1
無水硅酸 1.05
脂肪酸甲基乙醇胺 5.0
檸檬酸 7.9
檸檬酸鈉 11.85
80℃加熱混合均勻并冷卻至室溫。
◆De.Jager MW等科學家研制出一種類似皮膚角質層中神經酰胺的物質。通常皮膚的角質層厚度在13納米,呈高度結晶的層狀結構。科學家們采用X射線衍射儀,測定合成神經酰胺的脂質構造,通過變換神經酰胺的酰基,得到與皮膚角質層中天然神經酰胺結構非常類似的合成神經酰胺。科學家們將膽甾醇、游離脂肪酸和合成的丁基神經酰胺等摩爾混合,從而得到類似神經酰胺的合成物質。研究發現,在室溫和高溫條件下,該混合物與角質層的性質幾乎一樣,除了缺少幾種成分外,這種合成的神經酰胺與角質層中的天然神經酰胺的組成幾乎完全相同。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合成這種類似神經酰胺必須要選擇適當的取代基團,以保證神經酰胺分子結構的合理性和實際的護膚功效。
宜良譯 編輯/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