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納稅籌劃中,數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就如何利用數學方法進行薪金籌劃作了介紹。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依據現行稅法,在尊重稅法、遵守稅法的前提下,對涉稅事項進行的旨在減輕稅負的謀劃、對策和安排。
一、在薪金發放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一)虧損區間的問題
在發放年終獎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發現有時獎金多發1元,稅金卻多繳數百元或數千元的現象,例如:
某雇員本年1月底,取得上年的年終獎為6000元(假設該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以下案例均在這一假設條件下),按國稅發[2005]9號文件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該雇員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00×5%=300元;如果企業給該雇員多發1元的獎金,也就是年終獎為6001元。根據前面的算法,那么該雇員所發的年終獎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001×10%-25=575.1元,此時,企業多給員工發放1元,員工要承擔的稅款竟然要多575.1-300=275.1元。筆者稱出現上述這種情況的年終獎區間為虧損區間。
(二)不合理區間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常常對虧損區間非常重視,會盡力避免年終獎的虧損區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虧損區間的附近還會有一個不合理區間的存在,而該區間可能對企業和職工造成更大的損失。例如:
某雇員本年1月底,取得上年的年終獎為6307元,具體計算如下:6307/12=525.58元,查得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則應計個人所得稅為:6307×10%-25=605.7元。但是如果年終獎為6000元,其個人所得稅計算結果為300元。
結果企業給員工多發了6307-6000=307元錢,員工卻要多承擔605.7-300=305.7元的稅款,也就是說增加的307元年終獎,員工卻只得到1.3元。顯然,這種發放方案是不合理的。
在這里,考慮到工薪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為45%,筆者設定:如果年終獎較上檔上限新增的個人所得稅與新增的年終獎之比大于45%,那么筆者就認為該年終獎處于“不合理區間”。
(三)年薪籌劃的問題
員工全年薪酬所得既包括年終獎也包括各月正常發放的工資(以下簡稱工資)。那么,工資與年終獎究竟如何分配,才能使員工的工資稅金與年終獎稅金的總體稅負最小化、使企業和個人都受益呢(即稅前年薪籌劃)?如果企業對員工發放的薪酬是以稅后金額來考慮,稅金由企業負擔的話,那么稅后年終獎和稅后工資又如何分配才能讓企業承擔的稅負最低呢(即稅后年薪籌劃)?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值得籌劃的。
二、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眾所周知,工資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原理是實行超額累進稅率計稅:當應稅所得額超過某一級數時,超過的部分就要按高一檔的稅率計稅;而年終獎計稅方法是按照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納稅人所發的年終獎除以12的商如果超過個人所得稅的某一計稅級數,就要按高一檔的稅率將年終獎全額計稅。這樣就有可能出現個人稅后收入的增加小于稅負的增加(即存在虧損區間)或者稅負的增加占個人稅后收入增加額的比重過大的情況(即存在不合理區間)。筆者認為,如果在計算年終獎應納稅額時,速算扣除數相應乘以12,則年終獎的納稅情況就不會出現上述兩個區間的問題了。
三、運用數學方法對年終獎進行籌劃
(一)虧損區間的計算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數學方法對年終獎發放的虧損區間進行了測算,現將測算情況說明如下:
假設年終獎為X元(X略大于6000元)與年終獎為6000元兩種情況計算的稅后收入相等,則6000-(6000×5%)=X-(X×10%-25);通過求解可以得出X≈6306元。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籌劃結論:企業給雇員發放的年終獎金在6000—6306元的范圍內時,是不合算的,這樣會導致企業增加成本支出而雇員不能更多地受益。企業要么以6000元作為獎金發放額,如果要增加獎金的發放額就要大于6306元,這樣企業在增加雇員福利的同時才能讓雇員真正得到增加的收益。
同理,可以計算出其他處于不同級數的虧損區間,詳見表1:
(二)不合理區間的計算
對于年終獎的“不合理區間”,筆者繼續運用數學方法對進行測算,過程如下:
假設年終獎除以12的商,即用于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值在500元左右,則年終獎在6000附近。設年終獎比6000元多X元,相應增加的稅金為T元,則可列式:
解方程組得:X≈786,T=S≈354
根據以上計算可以得出如下籌劃結論:企業給雇員發放的年終獎金在6306—6786元的范圍內時,是不合算的。同理,可以計算出其他處于不同級數的不合理區間詳見表2:
綜上所述,筆者可以將“年終獎發放虧損區間”與“年終獎發放不合理區間”一并考慮,盡量避免在下表列舉的區間內發放年終獎:
從表3可以看出:當年終獎金額處于年終獎避免區間時,筆者建議大家不妨按照上一檔稅率臨界點發放年底獎金,把獎金與臨界點的差額放到每月工資里進行發放,這樣就可以起到減少稅負的作用。
四、運用數學方法和進行年薪籌劃
前面的納稅籌劃是針對年終獎而言的。下面,筆者將運用數學方法進行包括月薪和年終獎在內的整體年薪籌劃。過程如下:
(一)對稅前年薪的籌劃
假設:稅前年薪總額為S,其中工資為12,年終獎為12,全年應納稅額為T,工資稅金為12,年終獎稅金為,那么,要求員工全年薪金稅負最小值,即求T/S=(12+)/(12+12)的最小值,同時出于時間價值的考慮,在同等稅負條件下,應考慮工資發放金額最大化,以保證薪金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到職工手中。根據工薪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列式如圖1所示:
通過求解可以得出對年薪總額S的籌劃區間:(如下頁表4)
通過稅前年薪總額的籌劃區間,可以對所給稅前年薪在工資和年終獎間進行合理分配,如:當稅前年薪S處于25200<S≤31200區間時,查表可知,工資應該發放25200元;其余的S-25200元,則應該作為年終獎發放。
(二)對稅后年薪的籌劃
根據稅前年薪總額的籌劃區間,可以進一步推導出稅后年薪總額的籌劃區間。計算方法是:如果把每個區間臨界點由稅前金額算出稅后金額,那么,就相應地算出了稅后年薪總額的籌劃區間。如:當S=25200時,查表可知,該金額應全部用于工資發放,稅金為:(25200/12-1600)×0.05×12=300元,設稅后年薪為H,則H=25200
-300=24900,相應地,稅后工資也為25200-300=24900元。同理,可以算出其它情況下的值,并列出稅后年薪的籌劃區間,見下頁表5:
結合以上籌劃區間,可以用Excel軟件編制一套可以依據任意的稅前或者稅后的薪金總額自動計算出最優的年終獎與工資發放方案的軟件。企業可以用來對員工薪酬的發放進行合理籌劃,讓雇員充分地享受企業為其增加的福利,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綜上,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稅收政策的不斷完善,稅收政策可以進行籌劃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對籌劃方法和技術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數學方法作為納稅籌劃的重要方法,將會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