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于洛寧縣并不陌生,我游歷過這個縣著名的景點神靈寨。2007年夏季,我和一些“驢友”一起,又去了洛寧的另一處風景名勝地——洛寧縣故縣鄉,在那里見識了“千里洛河第一漂”。
故縣水庫禹門河漂流河道,深藏于洛寧縣崇山峻嶺之中,水質極為清澈,漂流有驚無險,是目前中原地區最佳的漂流河道,河道長達36公里,兩岸山巒巍峨,風景秀麗,既能漂流,也能賞景。兩岸有成片的野生杏林、桃林、梨林等果林。全部河道位于原始無人區域,基本沒有污染,水深兩米處可清晰見底,當地人可直接飲用。河里的野生魚和野生螃蟹非常多,是真正的野生,和那些速生的飼料一點也沾不上邊。
在鄭州上了鄭少洛高速,在洛陽繞城高速的洛陽高新區出口下路。下高速后左轉向宜陽、洛寧方向。抵洛寧縣轉盤,洛寧縣城距洛河漂流起漂點——故縣鄉還有74公里,從洛寧縣城到故縣鄉途經上戈鎮。
上戈鎮盛產蘋果,每年國慶節前會有蘋果節。未進上戈鎮時,就開始了盤山公路,在此之前全是平原道路。不過該段盤山公路不長,而且坡度也不大,過了上戈鎮之后,全都是盤山公路,在一個道口,就要左轉向故縣鄉了,左轉處景區做的有噴繪廣告——千里洛河第一漂。
故縣鄉位于洛寧縣西部,是洛陽的西大門。它東鄰上戈鎮,南隔故縣水庫與下峪鄉相望,北與靈寶市相連,西與盧氏縣接壤。全鄉總面積140多平方公里,比平原地區有的縣還大得多。境內溝壑縱橫,山高坡陡。以前,因為地處深山區,山上的公路都是簡易沙石路,崎嶇不平,坡陡路窄,行路難成了制約這里的百姓脫貧致富的瓶頸。山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里的貨運不出去,山外人進不來,故縣鄉的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路修起來了,在“旅游興鄉,開放活鄉”的發展戰略下,故縣鄉開始了歷史性的跨越。
清晨從鄭州出發的時候,下過一陣雨,一路上還時不時地灑上幾陣雨。進入洛寧境內,沿途山上的樹、草像洗了澡一樣。盤山路,對住慣了平原的人來說有一點險的味道。一面是深深的山谷,一面是陡峭的山崖。公路不太寬,會車時司機得加點小心。
漂流起始點除了有賣草鞋、雨衣、塑料盆等物的人外,還有一些附近的山民。一個老太太過來問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告訴她是鄭州。看著老人迷茫的樣子,我想,她一定不明白,這些她眼里的城里人為啥要跑這么遠來漂流。
船在波濤中起伏,兩岸的山青翠欲滴。綠樹青草中時時可見開了花的植物,船工說,那是什么什么藥材。陡峭的山坡上,經常可以看見山羊在走高爬低,河邊則時時可見一兩頭牛在悠閑地吃草。船工都是當地人。他告訴我們,他一個月能來五六回,一次掙幾十元錢,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船行不久,水聲大起來,到了急流險灘處,一船人緊緊抓住安全繩,漂流船被浪推著往前跑,有時重重地撞到了岸邊的山崖上,船頭轉成了船尾。這種驚險和刺激惹得船上的幾個女士夸張地大聲尖叫。
再往前行,寬闊的河面到前方轉彎處突然分成了兩道,水流變得更急,河岸上滿是鵝卵石。左邊的水道據說更危險,我們就選擇了左邊的水道。船在波浪上起伏顛簸,有好幾下,以為要翻船了,但好在有驚無險過來了。
船起伏前行,船工大聲說:“都坐好了,最險的地方。”我緊拽著船上的安全繩,坐在船內,嚴陣以待,船一個起伏,駛進了急流中,一頭栽進了深不可測的水潭里,人和船一起飛躍,大家禁不住緊閉雙眼、失聲喊叫起來,身體隨著急流顛簸起伏,那種恐懼中夾雜著未曾經歷過的興奮和激動讓人簡直終身難忘。在一陣尖叫聲中,急流已被我們拋在了身后。可是,就在我們還沒有調整好心情的時候,又一個急流撲打過來,耳邊“轟”的一聲,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旋轉、翻騰,浪花撞擊到船上,劈頭蓋臉地向我們打來,立刻全身濕透,個個成了落湯雞。
我們漂流到了終點。那是一個靜靜的河灣,水幾乎不流了,那里正在修一個水電站。上了岸,回頭再看,藍的水,綠的山,橘紅色的船,讓人生出不知是人間還是仙境的奇想。
洛河漂流,從又名西施湖的故縣水庫始,到修水電站處止。據說現在修水電站的地方是當年大禹劈山疏水的地方。大禹和洛神,這是千里洛河的兩個點睛之筆:治水的英雄和薄命的美女,如今,都成了現代人拋卻紅塵煩惱的清涼劑。
編輯 / 趙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