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在陜北渭南一個貧困的農村,父輩們辛辛苦苦在那片一年四季風沙干旱不斷的黃土地上勞作,仍舊掙不出一份溫飽安逸的生活。日子,總是那么緊巴巴地過。村子落后,他的家在村里又屬于貧窮,可他還是在父母充滿期望的目光里,背著書包走進了那所偏遠的山村小學。
他的成績,并不是很突出,天分并不是那么好,可他對讀書卻有著一份特別的熱愛。每天高高興興地去,高高興興地回。那份快樂,卻在一個幸福的節日里,打了折扣。六一兒童節,每一個孩子年少時最渴望的節日。那天,他們穿著白襯衣藍褲子潔白的運動鞋,戴上紅領巾,去參加那一年一度的盛會。他也興奮,可更多的是不安。老師要求統一著裝,他做不到。因為家里窮,他根本沒有白襯衣藍褲子白球鞋。怯怯地去和老師講,能不能不穿,老師淡淡地說,沒有為什么不去借。就跑回村里挨著有學生的人家去借,跑了大半個村,竟沒借到一件。他傷心地哭了,母親卻已忙活著開始為他縫制。兩塊藍色的舊布勉強拼湊到一起,一塊深藍,一塊淺藍,做成了一條褲子,再用白色的棉布做一件襯衣,那是農村老人去世時披的那種孝布,再找了媽媽的一雙舊白球鞋。他就那么穿著去了。當時年少,不知道受傷,那樣的衣服,仍然愛得要命。可在他小小的心里,卻產生了一個疑惑,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能穿上漂亮的校服,他們家就不能,而且人家連借也不愿意借給他?
后來,是父親告訴了他,因為他們家窮。人窮了就會被人瞧不起,生活就是這個樣子。那要怎么改變我們的窮,他懵懵懂懂。能有啥辦法,咱們農村娃娃,只有好好讀書。父親的那句話,在他年少的心里,像一盞燈。
小學,中學,一直很努力很用功。父親母親,像所有的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省吃儉用,渴望他能順利地考上一所大學,安安穩穩地找份工作。他卻在初中畢業那年,做了一個出乎家人意料的決定。他放棄考高中,選擇了當地一家中專技校,學農業。他說,他需要找一條離成功最近的路。而上中專,那時,他以為會是最好的選擇。
中專,四年,說起來也有些長。可從入校的第一天,他就清楚地告訴自己去做什么。把自己的弱點短處一一列在紙上,竟有十條之多:他的普通話不好,英語連系動詞的用法都不知道,對計算機幾乎一無所知,讀四年也只能拿個中專文憑……找準問題,再一一地對癥下藥:找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練好普通話,從最基本的英語字母著手開始學英語,計算機最少要過二級,四年完成自考專科本科的課程……這些目標,都很普通,但也都很具體,同時放在他的面前,也有一定的難度。可他堅持著做下來了,像魯迅說的那樣,他不過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用來讀書。等四年中專讀完,他所列的那些目標都一一實現了。手捧三個燙金的大紅畢業證書,中專、大專、本科,他躊躇滿志地走出了校門。就那么自信滿滿地辭別家鄉親人,一腳踏進了打工者的行列。在那個西北的大都市里,他以為,只要他能像上學時那樣努力奮斗,就一定會在那個都市里找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
從小到大,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樂觀自信。可走上社會,他才知道什么叫社會,社會里總有太多你想都沒想過的復雜。他信心百倍地找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又找了第二份,第三份……幾年下來,他磕磕碰碰,在那個城市奔波著,做過農藥銷售,做過市場調研,每一份工作,他都曾投入了無窮的熱情。生活,卻沒有如他想象的那樣,給他豐厚的回報。每月幾百塊錢的工資,別說改變生活,能讓他在那個城市里生活已很不容易。看看身邊那些曾經的同學,有的已大學畢業,有的也算小有成就,他才發現,當初他選擇的那條離成功最近的路,是讓他離成功越來越遠了。
他說出自己要去考研并且是考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的時候,同伴的眼神,就像在欣賞一個天外來客。他們以為他在說夢話。一個連高中都沒讀過的中專生,想去觸摸中國最高學府的門楣。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是認真的,等我考上了一定會好好回請你們。那個時候,他還因為生活困頓,在要好的哥兒們那里蹭飯吃。說干就干,他辭了原有的工作,在那個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整整苦讀了六個月。六個月,他是怎么過的,他從來不愿意提,只輕輕地說,對他來說,那比陷在漫長無望里要輕松得多,不過是少睡一點,少吃一點,不過是學得累一點,可心是快活的,因為有希望。第一次,失利,可三百零幾分的成績已足夠讓他興奮,離分數線只差二十幾分,證明了他還是有能力的。再一次去參加,他準備了九個月。那一次,他成功了。當清華大學一張印著他大名“劉博”的通知書到達他的手上時,一時四鄰震驚。
他成功了嗎?很多人,甚至很多媒體都找到了他,在當地一家報紙最醒目的位置上,有人寫:他是陜西的驕傲。一次次的訪談,一次次面對公眾,他幾乎在一夜間成了名人。名與利,常常是相伴而行的,當他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打工者的時候,也有人關心起他的生活起居。去清華讀研,三年的學費有四萬多,很快,有好心的熱心腸的人將錢源源不斷地送來。他一一笑著感謝了,也回絕了。他說,他收下那份愛,感動著那份感動,但他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同情。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力量,他會圓滿完成在清華的研究生學業的。
有一段話,讓人感觸頗深。有記者問他,考上清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是不是特別激動。他竟淡淡地說,激動有一點,但不是特別,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理所應當的事,為什么要激動?付出了,就會有收獲。況且,考上清華,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通過這個平臺,攀上一個又一個更高的高度。
成功的路,從來就不是只有一條,有人說,成功從來沒有捷徑可走,他卻一直在努力地尋找著,試圖找到一條離成功最近的路。發現方向的偏離,就適時地調整,認準了的路,又能無悔地堅持,這樣的追尋,總會讓我們找到那條離成功最近的路。
編輯 / 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