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不顧重病在床的兒子,短短5天時間,卷走并花掉了兒子救命的萬元捐款。而與此同時,兒子卻因住院費用不夠,無法再繼續接受治療……
(一)兒子患重病,無情父親卷走兒子救命錢
張克全一家是四川省大邑縣沙渠鄉民河村人,5年前,夫婦倆來到成都打工,暫住機投鎮。2005年9月,他們16歲的兒子張家踟考上了位于彭山的成都水電工程學校。
張克全以前是做泥水匠的,因為工作不踏實,漸漸沒了主顧,后來靠著騎三輪車四處收荒掙錢,卻是上午騎車出去,晚上空著手走路回來,誰也不清楚車是丟了還是被他賣掉了。張克全好酒、好賭,經常喝了酒就打老婆羅兵玉,打牌輸了也經常欠著不還。羅兵玉的身體不好,可是丈夫不掙錢,她只好強撐著到工廠打工掙錢,一家三口的生活和兒子的學費全靠妻子羅兵玉一人。
因為家境貧困,張家踟十分懂事,他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當周末同學們三三兩兩地去玩,他卻把自己關在宿舍里認真看書。2006年9月,張家踟的左手臂上長了一個小腫塊,他以為是蟲子咬的就沒在意,結果這個腫塊越來越大,而且逐漸有些疼痛。為了省錢,張家踟還是沒有去醫院檢查,只是自己買了一點藥來涂抹腫脹的地方,可是這個腫塊卻越來越大,而且日益疼痛,到了晚上更是疼得睡不著。
2006年10月30日晚上,張家踟實在沒有忍住,呻吟出聲,驚醒了室友,大家看他痛得滿臉冷汗,趕忙將他送到醫院,又通知了他的父母。經過檢查,張家踟是患了骨肉瘤,是骨癌的一種。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張家踟的母親羅兵玉一下子癱了!張克全則是一臉茫然。張家踟緊緊抱住身體癱軟的母親,他想在母親的胸前,放任自己大哭大喊,可懂事的他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哭,他知道母親一個人撐起這個家不容易,他不想讓母親更傷心。
為了給兒子治病,羅兵玉向親友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帶著兒子住進了華西醫院,但手術費還是不夠,只能先給兒子做一些保守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張家踟手臂上的腫包消了不少,不那么痛了,胃口也漸漸好起來了,以前最多只能吃半盒飯的他,現在能吃一盒了。但是,羅兵玉在兒子住院時所交納的7000元僅剩1000多元了,如果還籌不到錢,那么兒子就不能再繼續住院治療了。羅兵玉一籌莫展,而張克全一天到晚仍然四處喝酒打牌,兒子到華西醫院治病以來,他從來沒有來醫院看過兒子一眼。因為要四處籌錢,羅兵玉沒辦法照顧兒子,只好請來自己年邁的老母親幫忙照顧。看著母親蒼白的頭發、佝僂的身影,羅兵玉止不住地心酸,可為了兒子,她又別無他法。
看著母親為了自己奔波,看著外婆為了自己操勞,為了不讓她們擔心,無論多痛,懂事的張家踟都咬牙忍著;為了省錢,他每天不吃早飯,午飯和晚飯都和外婆共吃一份菜。對于父親,他多少是有些期待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身影遲遲沒有出現,這讓張家踟終于失望了。
羅兵玉將所有能借的人都借了,可是也只湊了不到2000元錢,醫院同意再給他們寬限幾天。又是一天的奔波后,羅兵玉筋疲力盡地回到兒子的病房,想到借不來錢,想到兒子慘淡的將來,淚水漸漸浸濕了羅兵玉的臉頰。她用雙手掩著臉,壓抑著聲音低低啜泣。可睡得很淺的張家踟還是聽到了,他拉住羅兵玉的手說:“媽,我不治了,咱們回家吧!”聽到兒子的話,羅兵玉一把抱住兒子,母子倆相擁而泣。那晚,看著哭累的兒子睡去后蒼白的面容,羅兵玉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給兒子治病。
第二天一大早,羅兵玉又去四處找人借錢,可是直到中午她還是一無所獲,她又累又餓走不動了,正在這時候,她的小靈通忽然響起來,是張家踟的班主任蔣老師打來的,她告訴羅兵玉,學校為張家踟募捐了1.1萬多元,這讓羅兵玉又感動又驚喜,可是隨后蔣老師的話又讓她如墜冰窖,蔣老師說因為先通知了張克全,錢現在已經被張克全給領走了。
羅兵玉掛了電話后匆匆趕回家,發現他們在機投鎮的出租房內早已人去樓空,在房間的一個角落里放著學校用來裝捐款的一些信封,羅兵玉一一翻找,結果只翻出了500多元錢。其他1萬多塊錢全部被張克全給拿走了。她慌忙撥張克全的手機,卻一直無法接通。羅兵玉一陣眩暈,癱倒在地上。
(二)醫生診斷,無情的父親是一個病人
華西醫院病房里,張家踟靠在床上,茫然地聽著母親憤怒地痛罵攜款消失的父親,心里說不出是怨恨還是悲哀。對于父親的歸來,張家踟已不抱任何希望。父親太愛賭了,一次家里剛收了一季的谷子,父親7點多出去賣掉,9點多回家時就已經把1000多元錢賭光了。
張克全拿著錢消失后,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有一天,羅兵玉曾撥通過一次他的手機,他說自己身在德陽,準備去廣州,隨后手機又無法接通了。
因為遲遲找不到張克全,無法拿回捐款做手術,絕望、無助困擾著住在醫院的母子倆。為了早日找到張克全,他們在幾家報紙上刊登了無情父親的事情,希望得到知情人的舉報。
2006年11月14日,有人向警方報告張克全就在成都機投鎮及簇橋一帶,但是無法確定具體位置。警方一得到消息就和這位舉報人來到機投鎮,在街坊鄰居的帶領下走到附近街上距張克全住所幾百米外的一家茶鋪,這家茶鋪設在一條比較僻靜的小巷里,沒有什么路人。此時張克全正在茶鋪墻角的一張機麻桌旁,一邊摸著牌一邊思考著。
在民警的追問下,張克全承認自己拿走了捐款,并已輸得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下200多塊錢。消失的五天,他是這樣度過的:第一天,在住所附近的茶樓里喝茶、喝酒,晚上住旅館;第二天,在機投鎮馬家寺附近喝茶、賭博,晚上住旅館;第三天,在住所附近賭博,晚上很晚才溜回家;第四天,打的到及簇橋找朋友,后回到馬家寺附近賭博;第五天到被找到時,一直在住所附近喝茶、賭博……當他的妻子為了省錢給兒子治病而焦灼不堪時,他每天抽的是10元一包的“國寶”……
考慮到張家踟臥病在床,還需要家人的照顧,民警對張克全進行了批評教育,并責令其寫下“戒賭”保證書后,讓他重新想法湊款救治兒子。隨后,張克全離開了派出所。
2006年11月15日凌晨零時許,張克全終于出現在華西醫院的門口,看到早早守候在馬路邊的羅兵玉正獨自發呆。張克全躊躇了,他慢慢走過馬路,在距離妻子10多米的街邊臺階上停下腳步,蹲了下來,兩人誰也沒有說話。幾分鐘之后,羅兵玉忽然沖過去瘋狂地撲向丈夫,劈頭蓋臉地打起來。只是幾秒鐘后,張克全退向遠處的黑暗中。傷心的羅兵玉再次撲了上去……最后,她無力地坐在街邊,號啕大哭。
得知父親到來后,張家踟在外婆的攙扶下,艱難地走過近百級樓梯和長長的通道,來到了醫院門外。看見父親,這個病重的孩子突然掙脫外婆的攙扶,從人群中沖出來,將父親撲倒在地,掄起拳頭,拼著全身的力量向父親打去。但重病的他很快就沒有了力氣,大口喘息著,憤怒地盯住父親……張克全的父母也氣憤地抽打著兒子。
醫生費力地將張克全和他的家人拉開,然后護士將張家踟和羅兵玉扶回了病房,等人都散去的時候,有個醫生發現張克全正全身不停地顫抖,沒有辦法停下來。醫生簡單替他檢查了一下,認定他的狀況是酒精依賴癥,建議他去心理門診看看。
2006年11月17日,張克全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走進了華西心理衛生中心。等待就診時,他拿著一份報紙,剛好看到自己揮霍愛心的一則報道,看著看著,他終于忍不住雙手掩面,失聲痛哭起來,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羞愧難當。
根據張克全的講述,綜合他臨床的癥狀,專家認為,他是典型的酒精依賴癥病人,并伴有嗜賭的行為依賴。張克全從19歲開始喝酒,最先在西藏打工,每天要喝掉近1公斤白酒。隨后到了福建,在工地上越喝越多,每天都離不開酒。20年來,他不喝酒就會全身顫抖,胸疼,身上還長滿了酒瘡。而他迷上老虎機則已有兩年多了,只要有了錢就想去賭。專家介紹,他揮霍善款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德問題,他是一個病人。依賴癥病人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外力的幫助才能克服,但問題是,誰愿意幫助已經失信于親人和社會的這個病人呢?
(三)艱難打工路,無情父親要向親人贖罪
在花光善款并被親人們拋棄之后,張克全終于后悔起來。
2006年11月20日,一名男子提著串香蕉走進了張家踟的病房。來人說,香蕉是張克全買的,他因沒臉見他們娘倆不愿進來。羅兵玉氣憤地說:“我們不要他的東西,你拿去送給別人吧。”一陣難堪的沉默后,男子放下香蕉離開了。羅兵玉把香蕉扔到了樓道的垃圾桶里,躲在醫院走廊盡頭看到這一幕的張克全,心里陣陣苦澀,知道自己已經傷透了家人的心……隨后幾次,他都還沒有接近兒子的病房就被妻子給趕走了。
經過社會好心人再度捐款,2006年11月底,張家踟的手術費終于籌齊了。2006年12月初,他被推進了華西醫院的手術室。手術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得到消息的張克全躲在手術室外走廊的角落里偷偷地等待著。4個小時后,當兒子被護士從手術室平安推出來的時候,張克全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后默默地離開了醫院。
張克全從醫生那里了解到:這次手術大概花費了1.5萬元,全部來自好心人的捐款。手術后,張家踟還將接受4個月左右的化療,大約需要4萬元,而這筆錢還沒有著落。他邊走邊想著怎么去湊這筆錢。隨后,他決定找銀行貸款。
2006年12月18日,張克全帶著最后一線希望趕到家鄉的農村信用社,卻和之前很多次一樣碰了壁:信用社貸款需要的身份證、信用證等等他一樣都沒有,而且以他目前的信用背景,想要貸款幾乎不可能。從信用社出來之后,張克全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翻出口袋中僅剩的200元錢,他作出了最后的決定:戒酒戒賭!打工賺錢,給兒子治病!
一連奔走了好幾天,張克全沒有找到工作。后來,他終于看到一個裝修的小公司在招泥水匠,便去應試,老板問了他幾個問題,又看了看他的技術,最后決定聘用他。于是第二天,他開始跟著裝修隊去做裝修。因為想多掙點錢,張克全平時總是搶最苦最累的活干,這樣過了半個多月,老板看他工作認真,就讓他跟幾個裝修工人去做新接到的一個大單,可第三天,裝修的那家主人來看一下施工進度,當張克全抬頭的時候,房子主人不禁驚訝地說:“咦,你不是那個不顧兒子死活的惡父親嗎?怎么會在這里做工?”然后轉過身去就和裝修公司的老板說:“我不要這種人來給我做裝修,如果你們還用他做的話,我立刻換裝修公司!”這樣只過了半個月,張克全就被老板趕走了。
這半個月,張克全強忍著身體對酒精的依賴,硬是沒有讓自己再喝,更沒有走近賭博機一步。然后他找到了一家飯館,在里面干雜活。每天天亮前要起床打點店面生火做飯,洗刷午飯和晚飯后的碗筷,有時候他還要騎著店里的三輪車去菜市場買菜……工作很辛苦收入卻微薄,一個月只有500元錢。一天中午,因為店里其他員工忙不過來,張克全只好圍著條沾滿油漬繡著花邊的白圍裙,端著客人點的酸菜面出來,結果那次,他又被客人認了出來。這樣,他又一次丟掉了工作。
張克全終于知道,因為自己的過錯,連這個社會都不肯再寬容他,他走到哪里都會被嘲笑,也不會有老板愿意雇用他。可是一想到兒子那4萬元的治療費,想到他所做的一切帶給兒子的傷害,他決定繼續堅持下去。
2007年1月,張克全在武侯區醫院門口擺起攤子,做起了擦鞋營生。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盡量低頭擦鞋,對每個客人畢恭畢敬。因為他的擦鞋技術確實不錯,生意也越來越好,第一個月下來,減去平常的開支,他發現自己居然凈賺了1000元,再加上以前幾次打工的錢,一共有1500元了。張克全不敢直接把這筆錢交給妻子,只好找到華西醫院的醫生幫忙轉交一下,并拜托他告訴妻子這是一個熱心人的捐款。
漸漸地,由于張克全刻意不去打理自己,在外表上,已經不太能被人認出了,他才敢抬頭對著顧客笑著答謝。為了在同行中更有競爭力,他還專門學了腳部按摩,并努力將擦鞋和腳部按摩結合起來,他的生意更好了。3個月后,他已經能夠月收入2000元以上了。這些錢,他每月只給自己留下200元的生活費,其他的全部都托醫生交給妻子。
張克全所做的一切,終于感動了醫生,再送錢時,醫生對羅兵玉說明了錢的真實來歷,并提議她和兒子,給張克全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2007年4月的一天,張克全終于被妻子允許走進了華西醫院骨科病房看望自己的兒子,站在兒子床頭,他伸出手,顫抖著幫兒子壓了壓被子,一家三口,都哭了。
關于依賴癥:
依賴癥是指帶有強制性的渴求,追求與不間斷地使用某種或某些藥物或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以期取得特定的心理效應,并借以避免戒斷綜合征的一種行為障礙。依賴癥所表現的依賴性有很多種,如酒精依賴、手機依賴、網絡依賴等等,大部分是沒有軀體依賴的,無法戒掉的主要原因是精神依賴。依賴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患有依賴癥的人,要對自己的病癥有個正確的認識,并在醫生指導下,借助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逐步改善,并要多多進行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睡眠,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多和家人交流……這樣就能夠逐漸擺脫對各種事物的不良依賴,讓身心健康起來。
編輯 / 海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