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自中原大地的聰明女孩,除了普通話比別人說得好之外,在人才濟濟的深圳,可以說她一無長處。如果她說要在這座城市取得成功,您肯定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可是,這個聰明的打工妹,卻非常懂得如何“放大”自己唯一的長處,贏取長處。現在,她早已不是那個在流水線上拿著800元工資的打工妹,而是身住高檔住宅、開著本田雅閣轎車的女老板!
憑一口普通話,她當上了白領
今年23歲的楊艷是河南省商丘市人,2002年高考落榜后,她上了鄭州的一家私立影視學校,學了主持人專業,沒想到兩年后這家學校因為辦學不規范被吊銷了辦學許可證。楊艷雖然不得已退了學,但兩年的學習已經讓她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2004年5月,楊艷和兩位同學一起來到深圳打工,費盡周折之后,她應聘到深圳豪士邦電子廠,在流水線上做了一名插件工,工資800元。
豪士邦電子廠是一家大型的港資企業,公司里普通的操作員和一般的技術人員是內地人,而管理人員大多是香港人。插件工是一份很苦很累的活,楊艷每天得工作11個小時,忙得連歇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每當看到衣著光鮮的文員在舒服的寫字樓里上班,工作輕松,工資卻比自己高出很多時,楊艷就非常羨慕,可她一無文憑二沒技術,怎么會有機會成為文員呢?
公司的廣播員常常在員工們吃飯時,朗誦一段優美的散文或放一段輕松的音樂,放松員工們緊張工作了半天的心情。有一天,楊艷在聽廣播時忽然想到:自己唯一的長處就是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能不能就靠自己會說普通話改變處境呢?要知道,廣播員也是屬于文員崗位啊……有此想法后,楊艷便開始有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純正的普通話。她還經常在休息期間去廣播室和廣播員套近乎,有時還主動替廣播員朗誦文章。2004年十一國慶節,公司舉行文娛晚會,楊艷精心準備了詩歌朗誦節目。她上臺一表演,果然讓大家眼前一亮,也給公司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久,公司一個廣播員辭工了,公司的領導自然想起了普通話說得好的楊艷,把她調到了廣播室。終于利用自己唯一的特長圓了文員夢,楊艷興奮極了,暗暗發誓要做好廣播工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漸漸地,她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純正,加上她的聲音本來就甜,所以她的播音越來越受到員工們的歡迎。
一天傍晚,當楊艷朗誦完一段散文時,公司業務部的副經理楊泰來走進廣播室,很客氣地對她說:“阿艷,你以后能否當我的老師?”楊艷被問得一頭霧水:自己怎么能當副經理的老師呢?副經理告訴她,他從小在香港長大,普通話說得很差,好幾次和客戶洽談業務時都鬧出了尷尬;特別是前不久他在北京和客戶談業務時,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和對方不能順利地交流和溝通,還差點讓業務黃了。于是,從北京回來后,他下定決心要把普通話學好,便來向普通話說得很純正的楊艷求教……楊艷恍然大悟,當即答應了。
從此,每天晚上,楊副經理便找上門來向楊艷學習普通話。盡管這只是額外的工作,并沒有相應的報酬,但楊艷教得很耐心。她發現,楊副經理的普通話說得不好,是因為他說話的語速太快而導致吐字不清,而且他往往在發現自己說得不好時,便干脆著急地改說粵語,這樣自然進步不大。于是,楊艷便把他說得不標準的地方逐字逐句地糾正給他聽,并告訴他,其實說好普通話一點都不難,只要平時多聽多練,把自己說得不標準的普通話和正宗的普通話多做比較,多做練習,進步就會很快。由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再加上是一對一地教學,楊副經理的普通話進步很快,兩個月后,就有了明顯的改善。當楊副經理再和一個老客戶聊天時,對方大吃一驚,說:“你的普通話進步好快,都可以去香港當指導員了。”至此,楊副經理認為自己的普通話已經說得比較純正,不再需要麻煩楊艷這位義務老師了。他特地在一家酒店請楊艷吃了一頓飯,以示自己的感謝。吃完晚餐回到宿舍后,楊艷心想:自己在廠里做了幾個月的廣播員,盡管工作輕松,但工資與管理人員比起來還是較低。公司里有那么多的香港人,他們也肯定像楊副經理一樣,有著學好普通話的迫切需要。自己何不建議公司領導,專門為公司里的香港人辦一個普通話培訓班,由自己做輔導員呢?只要自己的輔導有效果,公司肯定愿意提高自己的待遇。
第二天,楊艷鼓起勇氣向公司總經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總經理一聽,對這個提議大加贊賞,當即拍板同意。過了一天,公司辦公室主任就送來了關于面向香港管理人員舉辦普通話培訓班的通知。楊艷廣播通知后的當天下午,就有許多港籍管理人員報名參加。當天晚上,楊艷在人事部拿到名單時大吃一驚:天哪!竟然有30多個人報名,這不成了一個班了嗎?
楊艷有一點點緊張,但想到自己以后可以站在講臺上,為那么多的管理人員講課,她又非常興奮。就這樣,楊艷成了公司里的普通話培訓班的老師,月工資漲到了1800元。
赴香港,激發創業靈感
培訓班開課之前,為了能把課講好,楊艷來到新華書店,試圖買一些有關普通話培訓方面的書籍,可讓她很失望。那些語言類的書籍中關于學習普通話的書很少,大多是一些“粵語通”之類的書籍。培訓班馬上就要開起來了,可還沒有相應的教材,自己總不能和輔導楊副經理一樣,每個人一句一句地交流,然后逐字逐句地糾正吧?經過冥思苦想,楊艷腦海里忽然靈光一閃:買一本“粵語通”之類的書,然后反其道而行之,把粵語和普通話的位置對換,這樣不就可以教學了嗎?
解決了教材的難題后,楊艷又總結出當初教楊副經理的經驗,像模像樣地認真準備了教案。這樣,培訓班開辦起來后,效果比楊艷預料中的還要好。許多人在一起學習,大家在課堂上現學現用地用普通話交談,便有了說普通話的氛圍,所以效果很不錯,學員的普通話大有長進。
第一期培訓班結束后,那些參加了培訓的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大有提高,這令公司里的其他香港人很羨慕,也紛紛報名參加培訓。接下來,公司又接連舉辦了3期培訓班。但是,成功舉辦了幾期普通話培訓之后,需要培訓的人越來越少了。楊艷心想:如果培訓班維持不下去,那自己豈不是又只能在廣播室當播音員了?于是,她又琢磨開了:公司的總部在香港,總部的人有沒有學好普通話的需要呢?如果公司總部也需要舉辦培訓班,自己向公司領導毛遂自薦,說不定可以去香港當培訓教員呢!
楊艷來到總經理辦公室,對總經理說:“自從公司舉辦普通話培訓班以來,大家的普通話水平大有提高,在內地辦事的效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不知道香港總公司有沒有舉辦普通話培訓班的需要?”總經理聽后,眼前一亮,說:“是啊,為了提高員工的普通話水平,總部每年都要花費一大筆培訓資金呢!我看,推薦你到總部去辦一個普通話培訓班,是一個好建議!”
一個月后,楊艷果然來到了香港,專門負責培訓公司總部那些有心學習普通話的員工。在香港總部,楊艷的月工資漲到了3000元。由于在深圳的時候,她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在香港她教得得心應手。
2005年9月的一天,楊艷在香港中英路閑逛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個普通話培訓班的招生廣告。廣告上寫道:培訓30個學時,收費1000港元。楊艷心想:自己在香港的這段時間比較輕閑,如果能找一份兼職,既能多一份收入,又能開拓自己的視野,何樂而不為呢?想到這里,楊艷便按照廣告上的聯系方式,找到了那個培訓學校的負責人李先生。令楊艷喜出望外的是,這個培訓學校有個老師恰好有事請假了,正準備招一個兼職教師,因此她很順利地獲得了試講的機會。
楊艷以前就總結出了教香港人說普通話的經驗,所以那天的試講輕車熟路,很對香港人的胃口,特別是李先生,對她的表現贊不絕口。就這樣,楊艷在香港輕易地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
從此,楊艷在總部授課的閑暇時間,便來到培訓班兼職。在這里,她了解到:自從香港回歸后,香港和內地的聯系日趨緊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準備來內地發展,而在這之前,他們一般都有想猛補一陣普通話的需要。因此,一些專門針對這種需要的培訓班便應運而生,且收費都不低。于是,楊艷便利用業余時間,又在另外一家培訓學校找到了一份兼職。
有了一份正常的工作,加上兩份兼職,楊艷在香港一個月的收入達到了7000多港元。這時的她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雖然沒有文憑,但如果能在培訓普通話方面成為專家,將來同樣大有前途。于是,她把每次講課的經驗都作了筆記,同時開始注意吸收其他培訓老師講課的好方法。由于楊艷善于總結,所以她的經驗越來越豐富,而且風趣幽默,很多學員都喜歡聽她講課,覺得她的授課比那些科班出身的教員更有意思,更有效果。
授課之余,有心的楊艷發現:這里每個普通話培訓班至少有50個學員,收費達5萬港元,除掉教員工資和場地費用等一切開支,每一個班能給老板至少帶來3萬港元的收入。可自己同時擔任3份工作,也不過7000多港元收入。她想:如果在深圳辦類似的培訓班,報名的人會不會更多呢?現在深圳的香港人那么多,自己何不考慮以后在深圳辦一所這樣的學校呢?想到這里,她不禁有些激動。
2006年1月,楊艷在公司總部的培訓工作結束了。回到深圳后,公司隨著香港管理人員普通話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取消了培訓班。這樣一來,楊艷的月工資又降到了1000多元。她本來想再去香港的培訓學校找一份工作,可打聽后她才知道,當初她之所以能在香港的培訓學校輕松地找到兼職,是因為公司為她辦了工作簽證,那邊的培訓學校愿意接收她;如果現在她辭職去香港,就得重新辦工作簽證,而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見去香港做普通話教員這條路行不通,楊艷索性決定:自己創業,在深圳辦一所語言培訓學校!
深圳,為這個昔日打工妹喝彩
楊艷是一個想到就做的人。有了這個想法后,她便利用業余時間做起了市場調查: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學習普通話?市場有多大?辦一所語言培訓學校有哪些具體的事情……經過調查,她發現,深圳的香港人很多,特別是一些大公司,一個公司就有好幾百香港人,而他們大多是一些管理人員,和內地人打交道的機會很多,常為普通話說得不好而苦惱,迫切需要講好普通話。如果有專門的學校提供培訓,他們大多愿意報名。可在深圳,專門針對香港人辦的普通話培訓學校,幾乎是一個空白點。詳盡了解了市場狀況后,楊艷的信心更足了。
楊艷很果斷地辭了職,著手籌辦培訓班。她決定把培訓班辦到深圳市福田區,因為這里聚集了許多港資企業,并且交通方便。隨后,楊艷便拿出這幾年的全部積蓄,再在一些親友那里借了一部分資金,到福田區山東大廈旁找到了適合的場所,談妥了租金,在相關部門辦理了開辦“深圳大眾通語言培訓學校”的手續。
可是,學校快要開學了,楊艷卻發現在深圳找不到相應的教材。她便借鑒香港那些培訓學校的教材,又在深圳大學請了一些專業老師編寫教學用書。為了保證培訓班的質量,她又招聘了一些粵語、普通話都說得非常流利的培訓教師。四處奔波了整整一個月,她才把各種工作一件件地辦妥。
2006年3月,楊艷的培訓學校終于正式開班了。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報名者絡繹不絕,咨詢的人則更多。因為是短期培訓形式,楊艷的收費不可能很高,第一期招了40多個學員,每人收費300元。培訓結束后,除掉一切開支,第一期她就賺了6000多元。
辦培訓班,教學質量是關鍵。令楊艷高興的是,來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有相當高的文化基礎,有許多還在深圳工作了好幾年,已具有一定的普通話基礎。所以,經過一期的培訓,這些學員就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了。這么好的學習效果,一傳十,十傳百,結果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大眾通語言培訓學校,報名培訓的人越來越多。一期培訓結束后,又有更多的人來報名培訓。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楊艷很興奮。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她決定加大廣告投入,請人為培訓班做出了精彩的廣告,并把廣告分發到了附近的人才市場和一些大型的港資企業。很快,就有一些大型企業為自己的香港管理人員集體報名參加培訓。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內地人來培訓班報名學習粵語,一些因為語言不通求職被拒的大學生也紛紛前來報名培訓。楊艷的培訓班就這樣紅紅火火地一期接著一期地辦開了。
為了給學員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楊艷在人才市場和一些公司里搜集一些求職信息,免費提供給學員。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一些公司港籍管理人員和剛到深圳不久想在深圳找工作的大學生。一些管理人員在培訓的時候便招聘到了合適的員工;而一些來培訓的大學生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楊艷的培訓學校就更受歡迎了。
隨著要求培訓的人越來越多,楊艷擴大了招生規模,從最初一期只辦1個培訓班、40多個學員,慢慢地增加到了一期4個班,近200個學員。為此,她招聘了8名專職教員,6名教員專門為學員上課,其他兩名幫助她管理學校的日常工作。
參加培訓的人多了,楊艷的收入自然高了。現在每期培訓班,楊艷的純利潤都有3萬多元,并且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每期招收的學員都在增多。如今,楊艷早非當初流水線上的打工妹了。2007年春節前,她在福田區景田山供下了一套高檔住房,還買了一輛價值20多萬元的雅閣轎車。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懂得利用自己的長處。人不可能有很多長處,但聰明的成功者,懂得在最適當的時間,把自己僅有的優點用在最適當的位置上,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取得最大的成功。蕓蕓眾生,好比那些遺落在人間的火柴頭,只有那些“會走路”的火柴頭,那些能夠主動尋找到放大鏡的焦點的火柴頭,才能點燃自己,放出自己的光和熱,取得最大的成功!楊艷正像是一根“會走路”的火柴頭,主動地尋找到了放大鏡的焦點,點燃自己,因而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編輯 / 范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