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猿到人,從四足著地到兩足直立行走,人類的誕生以及進化是一個漫長且充滿變數的過程。我們似乎都持有這樣一個疑問:在未來的歲月里,人類是否還會進化?進化的趨勢又會如何?
從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托麥人開始,經過千僖人、地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在過去的數百萬年里,人類的腦量增大,身高增加,下頜骨縮小,面部趨向扁平,牙齒趨向減小,兩性差異縮小,上肢相對于身體的比例下降,骨骼的粗壯度減弱。
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為,晚期智人(大約距今3萬年前)的體質特征同現代人基本相似,所以又被稱為“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進入全新世,人類的體質特征基本不再發生變化。近些年來,國內外很多學者對全新世考古遺址出土的古代人群的遺骸進行了研究,發現近萬年來,全新世人類的體質特征仍在進化,其顱容量、身高、頭骨形態特征、抵抗疾病的能力、人種間的差異程度等很多方面都發生了微觀的演化。很多人不禁提出疑問,我們還在進化嗎?未來人類演化的趨勢如何?
近萬年來,人類的顱容量在逐漸縮小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顱容量的變化幅度較大。早期人類腦量的數值主要是通過測量顱容量得到的,因為腦和顱骨之間包含有血管、神經、腦脊液和腦膜,所以測得的腦容量要比實際上的腦量略大一些,其差值在5%左右。雖然如此,由于顱容量數值接近腦量,并且從化石方面很容易測量并得到數據,所以一般用顱容量代表腦量的大小。
腦量的增加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生活在距今700萬~600萬年前的托麥人,其腦量與黑猩猩接近。距今440萬~15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其顱容量為400~530毫升。距今250萬~160萬年前的能人,顱容量為510~752毫升。距今170萬~20余萬年前的直立人,顱容量為600~1251毫升,平均為1050毫升。距今20萬~10余萬年前的早期智人,顱容量為1100~1500毫升。距今10萬~3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現,顱容量為1300~1750毫升。我國更新世晚期智人山頂洞人的顱容量為1300~1500毫升,柳江人的顱容量為1400毫升。
國外的一些學者對更新世晚期以來的現代人的顱容量進行了研究,發現近萬年來全新世人類的顱容量仍有微小幅度的變化,其演化趨勢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繼續增加,而是向著縮小的趨勢發展。非洲成年男性的顱容量在6000年中平均縮小了95~165毫升,女性縮小了74~106毫升。
我國的一些學者對全新世人類顱容量的變化也進行過研究,在我國桂林南郊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居民—fac6379968fbc505127e4b7a960a94b59d5fdc814a0398461d0e8741571e3ae7—甑皮巖人,男性顱容量平均為1459毫升,女性平均為1434毫升?,F代華北居民男性顱容量平均為1406毫升,女性為1360毫升。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男性顱容量降低了53毫升,女性顱容量降低了74毫升。顱容量大小的降低,意味著顱骨尺寸的縮小,人類體質特征仍在變化。
身高不會一直增長
早期人類的身高主要是根據發現的股骨的長度進行判斷的?!巴宣溔恕币驗闆]有發現肢骨化石,所以目前還不能對其身高進行判斷?!扒з胰恕碑敃r已經開始兩足行走,但同時也具有攀緣功能。南方古猿的身高變化范圍很大,鮑氏南猿的身高1.20~1.40米,粗壯南猿身高可達1.50米,而阿法南猿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能人的身高同南方古猿相近,但男女之間的差異很大。直立人的身高差異較大,比如非洲特卡納男孩的身高約1.65米,估計成年可達1.80米左右;周口店直立人男性身高約1.60米,女性身高約1.50米。生活在我國北方的早期智人——金牛山人的身高為1.68米。晚期智人——山頂洞人的身高1.69~1.70米,柳江人的身高1.60米左右。
我們發現,現在孩子的身高明顯增長,那么,未來人類的身高是否會越來越高呢?
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身高的大小與營養狀況密切相關。距今6000~4000年的中國新石器時代居民,男性身高平均為1.65米,女性為1.54米。距今3000~1800年的西周以及西漢時期居民,男性身高平均為1.67米,女性身高平均為1.55米。隋唐、宋明時期,男性身高平均為1.66米,女性身高平均1.56米。19世紀60年代,身高曾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據統計,1944年,上海7~14歲男女學生的身高,比1931~1932年同齡學生平均矮了5.7~7.3厘米。目前,我國成年男性身高平均為1.69米,女性身高平均為1.58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高還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不會永遠呈現增長的趨勢。據調查,在身高都較高的家庭里,其后代的身高不會一代高于一代,達到一定程度后,其后代的身高會呈現下降的趨勢。據《科學世界》
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