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漢民曾這樣形容孫科:因為他是孫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氣;因為他在國外長大,所以有洋人脾氣;因為他是獨子,所以有大少爺脾氣。他有時只發一種脾氣,有時兩種同發,有時三種一起發。
(一)
1931年,孫科任行政院長,因財政危機旋即辭職。同年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在廣州成立了一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對抗?!熬乓话恕笔伦兒螅槍κY介石剿共優先于抗日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廣州政府提出了積極抗日的口號,給蔣在社會輿論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迫于形勢,蔣于12月下野,由孫科“組閣”。孫科上臺后,由于政府財政無比困難,他不到1個月便辭職了。
1935年,孫科人生道路上出現了一件大事。暮春的一天,孫科應邀回上海參加朋友陸英的家宴。一位打扮得端莊、飄逸的青年女子出現了。她叫藍妮,又叫藍巽宜,是一位名門閨秀。孫科一見藍妮,不禁怦然心動。席間,他們兩人熱烈攀談,彼此竟產生了相見恨晚之感。
藍妮擔任孫科的機要秘書后,兩人感情與日俱增。不久,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槎Y那天,孫科不事聲張,只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賀聲中,他風趣地說:“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喲?!苯又鴮O科示意攝影師拍結婚照……孫科娶了藍妮后,為了表示自己對她的忠貞感情,親筆給藍妮寫了一張字據:“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br/>
(二)
1948年,蔣介石被國民大會選舉為國民政府第一任總統。接著,副總統的選舉成為各派系爭奪的焦點。當時,藍妮和許多人都認為,孫科有蔣介石做后臺,穩操勝券。
然而,就在第一輪競選的節骨眼兒上,發生了“藍妮事件”。那是4月23日上午,《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報道,大致內容是說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的中央信托局在上海沒收了藍妮的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處理??墒菍O科致函國民大會秘書長洪蘭友,說這批顏料為“敝眷”藍妮所有,要求發還。洪蘭友就寫信給中央信托局局長吳任滄,說藍妮是孫院長的夫人,要吳看在孫院長的面上,將顏料發還她……《救國日報》報道了孫科和藍妮的事件后,在副總統選舉中,李宗仁最終擊敗了孫科,當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
據說,當時孫科為了能競選上副總統,面對政敵利用《救國日報》所做的大肆詆毀,不僅未替藍妮公開辯解,相反,還為洗清自己做了一些小動作,這就激怒了生性倔強的藍妮,她從此和孫科勞燕分飛。
(三)
1949年,孫科辭職赴臺,1951年赴法國。1952年,孫科和妻子陳淑英商量決定移居美國。
在美國,孫科專心讀書,并著書立說。有書記載,那時孫科自己種菜做飯,生活簡樸,入居泥地小平房、出則步行上街,還每每用別人來信信封的反面記事,可見簡樸之極。也就在那時,孫科寫出了《中國與戰后世界》、《中國之前途》、《孫哲生言論集》等書籍。
孫科久居高位,與父親孫中山一樣“不蓄私財”。正因為孫科囊中羞澀,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據臺灣學者莊政教授著述披露,孫科夫婦出國遠行的盤纏,還是靠賣了房子湊足的,他們閑居美國,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度過了十多個落寞而清苦的春秋。
陳淑英晚年在臺灣向莊政教授回憶寓居美國時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對寓所描述道:那是一幢向當地人訂租的房子,周圍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邊專供游人游泳后休息的那種臨時房舍一樣,風一吹門就開,無以名之,姑且稱為“火柴盒式”的房子。孫科夫婦在與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別負擔清潔工作。對于在美國的生活狀況,孫科曾回憶說:“在美國定居的一段悠長歲月中,友朋酬酢甚少,惟有國內去的朋友,才不惜遠道來訪;不能前來的,也多拍個電報或通電話,張君勱先生亦時相過從,所以除了偶爾出外小作旅游外,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讀書上面?!睂O科喜歡讀書的名聲在外,以致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黨國要人”中,他也還是一個“看看書的人”。他每天徒步到圖書館看書,有時直到圖書館關門,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其實,孫科自幼在其父孫中山的關心、督促下,養成好讀書的習慣。
孫科這位昔日堂堂的國民政府顯要,在美國因生活困難竟連買書的錢都不夠,只購報紙、期刊閱讀,但這絲毫不改變他對讀書的嗜好。
?。ㄓ?點摘自《蔣介石的文臣武將》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