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是受了王德輝的影響,龔如心的生活也相當節儉。
龔如心曾向朋友透露,她每個月的開銷不足3000港元。在香港,連一個普通的打字員的零花錢都比她多。
她頭發自己剪,海鮮宴席在她眼里更是“貴得要命”。而為了減少應酬費用,她經常婉拒山珍海味的邀請,寧愿一個人在房里吃點青椒、胡蘿卜小菜,外加一碗白粥,就是一頓正餐。假如在外面吃飯,吃不完的飯菜她一定會打包帶走。她平日很少上街購物,連女人最注重的化妝及護膚品,也只選擇普通品牌。
她還毫不掩飾自己對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喜愛,這并不是因為便宜,而是因為洋快餐“的確味道不錯”,只是后來她擔心發胖才少吃。
有朋友透露,有一年中秋,龔如心在家里請朋友吃完飯后,打開家里的冰箱,將半支可口可樂及一塊被細細切成十六份的月餅拿出來,“款待”客人。這些細節一一凸現出龔如心節儉成癖的作風。
一般的品牌服裝,龔如心都覺得“貴得要死”。媒體采訪拍照期間她所穿的香奈爾外套,是她當年SARS肆虐香港時所購——當時華懋廣場異常冷清,香奈爾專柜在大打折扣,龔如心出于“照顧生意”的初衷,買了一套,但事后仍然對幾千港元的價格耿耿于懷,直呼太貴。
有時候去國外出差,她還忙里偷閑去“淘”便宜貨。在她的購物心得里,常有近期紐約的衣服比倫敦便宜近幾成的商品信息。據說有一次她去商店買衣服,看中了一件價值199元的馬甲,但她卻嫌太貴,最后聽說能夠打折買,才痛快地買下來。
對于外間的嘲諷,龔如心曾回答說:“節約資源意味著省錢,因為開采資源必須消耗勞動力及其他物資,若節約了糧食,就等于減少對土地的使用和污染。”她還打趣道:“孤寒是指不舍得吃、不舍得買,不大魚大肉,不浪費。有人說王德輝孤寒,其實我比他還要孤寒。”
夫妻倆的孤寒也在公司經營策略上得到了體現:華懋在出售樓宇時一般不會減價銷售,即使推遲銷售也在所不借。他們旗下的沙田碧濤花園以及青龍頭豪景花園,也是因為“借售”,推售時間均長達逾10年。
某資深傳媒人曾公開表示:“節儉到龔如心這樣不成比例的地步,一千個女人里會有一千個堅決搖頭不愿意。300多億身家傍身,每個月花的零用錢只有3000元,這對所有的女人來說,都是‘噩夢’,這就好像被罰在牢獄里數鈔票,只有機會讓你數,沒有機會讓你花,這是多么可怕的生活啊!”
最有趣的應是曾在龔如心家中工作14年的保姆,她以“孤寒好人”來形容龔如心。她說:“王太太是個好雇主,不過打工14年,她從來沒有給我加過薪水。”
(吳 方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