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經整整40歲了。很多人關心我的婚事,母親更是盼著早點抱上孫子。但我至今仍然單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愛母親,如果有一天我結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愛我的母親。因為母親這輩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讓她有一絲一毫的不開心。
母親原是上海宜川電子配件廠的普通工人,生了我和我的兩個哥哥。在我13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這對母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但為了我們三個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撫養成人。
當時,母親每月工資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在我的記憶中,母親每月領工資后,總是把錢分成幾份,把必須交的水電費、應給我們攢下的學費等拿出來放好,剩下可憐的一點錢用來維持一家的日常生活。為了省錢,她學會了理發,我們哥仨的頭發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記憶里,母親好多年都沒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從早忙到晚,人顯得非常憔悴、蒼老。
看母親這么苦,不少人都勸她再成個家,找一個人幫她分擔一下生活的重擔。可母親怕繼父對我們不好,怕我們受委屈,一一婉言回絕了。母親雖然吃了許多苦,但為了不給我們心靈留下陰影,她在我們面前總是顯得非常快樂,鼓勵我們要笑對生活。
母親是個很好強的人,不愿意讓人說沒爸的孩子可憐,所以她學會了縫紉,晚上忙完后就在燈光下為我和兩個哥哥做衣服。有一次,我見別人都穿海軍服,也吵著要。母親沒錢買,就用一件舊衣服給我改了一套,令我欣喜不已,至今都保留著。
為了我們哥仨,母親沒有再婚,至今已20多年。我非常感激母親,也深知她這么多年不容易。所以我告誡自己,一定不能辜負母親的期望,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母親。
我在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母親感到非常開心,但她常常掛在嘴邊的還是我的婚姻問題。每次我回家,母親都會問:“你什么時候把兒媳婦給我帶回家啊?”我在外面拍戲時,母親也總是打電話,除了囑咐我注意身體外,還忘不了提醒我一句:“自己的終身大事也要考慮考慮啊!”我理解母親的心情,雖然她內心并不希望我成家單過,可她為了讓我幸福,還是不斷地催促我。
我可能比較傳統,也因為與母親的感情很深,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后一般都單過,不與父母住在一起。而我1988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分到中央戲劇學院當教師,在北京待了十多年后,還是決定回上海。我這么做,就是為了多陪伴母親,能多點兒時間照顧她。因此,我即使結了婚,也要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有一次,我因為一件小事與母親鬧了別扭,我一氣之下走了。但我一想到母親還在生氣,心里就不踏實了。于是,我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給母親,一個勁兒向她賠不是,直到又聽到她的笑聲,我才真正放下心來。這件事讓我聯想很多:親生兒子還會惹母親生氣,何況兒媳;母親可以不計較自己的兒子,不會真生兒子的氣,那是因為有血緣關系,但如果她被兒媳婦氣著了,會不會憋出病來呢?一想到這些,我真的有一種恐懼感。
現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母親能永遠健康、快樂。我要對母親說:“我愛您!將來的媳婦,也會像我一樣愛您的!”
(鄭 成摘自《大連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