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開出租車的朋友,將遺失在車上的錢包還給了失主。兩萬多元。有人說他傻,失主并沒記住他的車牌號碼,他可以將這錢昧下來。而他卻耽擱了許多的出車時間,去報社,請電視臺,出招領廣告。
錢包終于遞到失主手里。失主打開錢包,將里面的錢數了三遍。“硬是當著眾人的面數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說:“數一遍也就可以了,數了三遍,還拿有些錢對著陽光照照,我當時尷尬得無地自容,難道我會抽下幾張或者換幾張假幣進去,那樣我又何必去還?我這又是何苦?心涼透了!”
數三遍,也許失主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是一種習慣。可是,動作傳遞的信息,每一個細節都有深長的意味和指向。將失而復得的錢,數上三遍,對于失主,也許就是習慣;而對撿錢的人,則可能是一種情感傷害。
人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細節中,因為習慣,常常忽視了細節的暗合邏輯和給他人的感受。細節傷害像一把軟刀子,一點點切割著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僅有的那點溫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斂跡,美德遁形。往往,災難未必能將人傾覆,而一個小小的細節,傷害至深,讓人憂思難忘。
(張 湘摘自《雜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