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大多數80后還處于懵懂和幻想階段的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嶄露頭角,開始登上財富舞臺,并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商業新星。從作家韓寒,到互聯網新勢力代表李想、戴志康等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財富新貴的頭銜、名聲和擺出來的姿態,更多的是不同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所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現實主義價值觀在他們身上的體現,這種自我實現的生活方式或許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身價過億的“高中生”李想
現在,“李想”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1981年出生的他,1999年開始創業,短短幾年時間,他率領團隊使自己的網站一躍成為全國眾多IT專業網站里的第三名。2005年公司利潤達到一千多萬,2006上半年利潤是去年全年的兩倍。而創造這一商業奇跡的就是僅有高中學歷的李想。作為泡泡網首席執行官(PCPOP.COM),李想的身價將近兩個億。
對于李想的異軍突起,有些人認為純粹是運氣,而事實上,任何成功都絕非偶然,從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是一種必然。
第一次接觸電腦,李想還是初一學生,到了高一那年,他按自己的要求配置了一臺價值八千多元的電腦,當時每月的上網費將近七八百元,“上網的費用是我給計算機專業報刊寫稿得的稿費。”回首那段歲月,李想顯得波瀾不驚。
1999年,念高三的李想辦了一個名為“顯卡之家”的網站,“那時候,我每天早晨四點鐘起來。”李想說,“一直做到七點鐘,然后才去學校。”
這些付出很快得到回報,由于網站發展迅速,不久,日訪問量就達到一萬多人次,加之用戶的口碑相傳,很快,廣告商開始給李想的網站投錢,每個月有六千多元。
“對我而言是面臨一個選擇,一方面自己喜歡媒體,自己做一個網站,就是經營自己的媒體;另一方面這個媒體當時已經開始賺錢了,所以當時比較果斷地選擇了做網站這條路。”高考前夕,李想決定放棄高考,全力以赴做網站。對兒子的這種選擇,李想的父母顯得相當開明,并沒有過多干涉。
泡泡網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賺錢,當盈利不成問題時,李想開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潤保持高速增長。
領先的技術加上自身的勤奮,泡泡網的實力和規模迅速壯大,公司員工也從最初的50人發展到現在的一百三十多人。
目前,創業有成的李想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和普通員工一樣打卡簽到,他指著胸前的工作牌,“每天8點半到公司,晚上七點左右下班,如果開會的話,會延遲到十點多,反正吧,算下來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小時以上。”看上去稚氣未脫的李想,目光里卻透著少有的堅毅,“我現在心態很好,我的座右銘是:直面困難。”
開寶馬車的戴志康
和李想一樣,戴志康也是響當當的網絡新貴。從2003年收入幾萬元,到2004年幾十萬元,再到2005年的幾百萬元,一路走來,戴志康表現得像是閑庭信步,現在,他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康盛創想公司CEO,年齡雖小,抱負卻大,“希望公司能創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對人們有價值、有幫助的事情來。同時,希望我們與用戶、產業建立一種共贏的關系,實現良性發展。以我的能力,一定做不出世界上最成功或最具規模的企業,但也許可以嘗試做一個讓員工、用戶感到十分自豪和滿足的企業。”戴志康說。
不喜歡上學的戴志康因為對電腦、編程著迷,初中時成績就不怎么樣。
“我的老師、同學甚至同學的父母也都很自然地認為‘這孩子完了,不務正業了’,我無所謂,不過我的確由一個碌碌無為的人變成了一個很有理想的人。”戴志康坦言,到了大學以后,他依然找不到學習的動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戴志康去了某電影論壇,當他發現那里擁有10萬注冊用戶時,一個創意誕生了:“如果有一種軟件,能在一個社區論壇的服務器上裝一個,光一個用戶就帶來10萬人,100個是1000萬,1000個就是1億。
當社區軟件研發出來后,戴志康將它掛在網上,讓大家免費使用,目的是為將來找到好的工作贏得資格。這時,離畢業不遠的戴志康決定要收費。“沒想到很不成功,原來免費使用的人都來罵我。”戴志康說,“搞了半天,結果被人罵得狗血噴頭,我很沮喪。后來以2000元的價格賣掉了。”
當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的事東奔西走時,勉強畢業的戴志康卻成了香餑餑,某公司甚至提出30萬元年薪邀請他加入,而戴志康卻選擇了放棄,他說:“賺錢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大問題,就算我沒有上大學,我出去打工,也會有不錯的收入,所以我要從事能承載得起我未來的工作。揣著自己讀大學時賺的50萬塊錢,來到北京,開辦自己的公司。”
意識帶來財富,戴志康抓住了機會,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個買寶馬車的。那么,財富對他意味著什么?
對此,戴志康的回答是:“財富首先是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的,這樣我可以安心工作不必為這些生活基本要素所拖累。在我有時間的時候,有條件和資本去享受生活,以免閑下來不知道干什么。另外還需要一些錢,贍養父母和回報幫助過我的人,除此之外,就僅僅是個數字了。有足夠多的錢的話,如果我在工作或創業,會仍然像現在一樣,把錢投到公司里,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果在休息的話,我會去當老師,另外做個兼職的投資人,把錢投給需要資金的年輕創業者。”
喜歡賽車的80后作家韓寒
“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筆會,不簽售,不講座,不剪彩,不出席時尚聚會,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參加演出,不參加電視專訪,不寫約稿,不寫劇本,不演電視劇,不給別人寫序。”這是韓寒寫在他新浪博客上的個人公告。
“福布斯2005名人榜”上韓寒以年收入100萬元綜合排名第99,這和韓寒作品的暢銷是分不開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三重門》,迄今為止,已經賣出一百九十多萬冊,稿費超過兩百萬元。
韓寒不僅寫書,他也喜歡賽車。“賽車后,我一輛國產車開了兩年多,整整12萬公里。最艱難的時候,連個輪胎也買不起了。”韓寒在自己的作品《就這樣飄來飄去》中透露。
有付出就有回報。
2003年,韓寒首次代表北京極速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N組比賽。2004年6月,他加入云南紅河拉力車隊,同年獲得亞洲寶馬方程式資格賽冠軍,獲得寶馬參賽獎學金5萬美金,并參加年度亞洲寶馬方程式。
對此,韓寒并不滿足,他說自己的目標是“全國年度總冠軍,然后衛冕”。
如果沒拿到冠軍怎么辦?面對問題,韓寒的回答充滿了男人味:“如果沒拿到冠軍,就繼續努力。”現在,韓寒將愛好和精力的95%分配給賽車,其余時間留給寫書。
(方希昊摘自《重慶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