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經濟時代,不少廠商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夠順利地走向市場,運用了各種廣告宣傳手法。
酒香飄溢
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琳瑯滿目,我國的茅臺酒由于包裝“土氣”而受到冷遇。突然,在場的一位中國官員拿起一瓶茅臺酒走到展覽大廳最熱鬧處,故作不慎把酒摔在地上,頓時,茅臺醇香飄溢,芬芳撲鼻。大廳中的人們不約而同圍了過來,評委們聞著酒香贊不絕口。茅臺酒由此獲得了世界第二大名酒的稱號,開始揚名世界。
設置懸念
30年代初,京劇大師梅蘭芳首次到上海演出。上海一家報紙連續三天,頭版的整個版面只登“梅蘭芳”三個字。讀者迷惑不解:“梅蘭芳何許人也?”人們四處打聽卻無結果。第四天,“梅蘭芳”三字下面才登出內容:京劇名旦,丹桂大戲院演出《玉堂春》、《武家坡》。三天的疑團煙消云散,梅大師的首場演出也爆出了滿堂喝彩。
解放前,南京鶴鳴鞋店也曾在一家報紙訂下三天的廣告版面。第一、二天,只登出一個大問號,下面是寥寥一行小字:“欲知詳情,請見明日本報本欄。”第三天,謎底才大白于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鞋——鶴鳴皮鞋。”
善用名字
美國鋼鐵大王卡尼基還是一個蘇格蘭鄉下孩子時,有一天逮了一只母兔養了起來。不久母兔生了一窩小兔,但他卻因貧窮沒有東西喂它們。卡尼基忽然心生一計,他對鄰居的小孩子們說,誰能弄些草來喂小兔,就用誰的名字代表小兔,以作榮譽紀念。這計策生了奇效,兔子的飼料有了。
后來卡尼基長大經營商業時,仍時常運用人們的這一心理,舉一例子,他曾打算將鋼鐵賣給某鐵路公司。當時公司的經理叫湯姆生。卡尼基于是在畢茨堡建了一個大鋼鐵廠,并命名為“湯姆生煉鋼廠”。自然湯姆生聽到了很高興,就買了那煉鋼廠的大批鋼軌。卡尼基能夠尊重朋友或同業的名字,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
尋人啟事
臺灣有一家新開業的新光保險公司,很想通過廣告擴大知名度,但廣告費十分昂貴,在電影院里播放一次就要10,000元臺幣。公司經理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每天晚上都派人到賣座好的電影院去做“尋人啟事”,把“新光保險公司某某人,門外有人找”打在銀幕旁邊,每次費用只需5角錢。結果,很多人都知道了新光保險公司。
以退為進
做廣告時將商品的不足之處直言相告,往往會贏得客戶的信任。日本的美津濃運動器具公司出售運動衫時都附上一張單子:“本運動衫使用最佳染料和最佳工藝染色,但遺憾的是,絳紫等顏色仍無法做到永不褪色。”顧客對美津濃的誠實態度贊不絕口,對其產品推崇備至,致使美津濃運動衫多年獨步日本市場。
東京一家鐘表店門口貼有告示說,本店出售的某牌手表走時不太準確,每日誤差2 4秒,購買時請三思。
倒粘演員
美國電視臺曾播出過一則電視廣告:在公證人監督下,一個馬戲團雜技演員的鞋底被粘上了幾滴黏合劑,然后倒粘在天花板上達10分鐘。廣告播出后6個星期內,超級三號膠銷出了50萬支,以后年銷量竟達600萬支。
另一家黏合劑廠商在南非將特技演員用膠粘在一架飛機上,在空中飛行了40分鐘,其間飛機還在空中做了一個翻筋斗動作。
別出心裁
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座山下,有一座奇特的建筑物,遠遠望去,但見三十多個巨型啤酒桶疊在一起,走近一看,又見桶壁上是五顏六色的窗子,形狀也同啤酒桶一樣。原來,這是一家造型獨特的啤酒廠大樓。
更為別出心裁的是,美國一家食品廠的大樓,不僅形狀與面包無二,而且還不時地散發出濃郁的面包香味,簡直可以亂真。
名人效應
我國生產的920營養生發水,原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很喜歡用。他到美國與里根會晤時,手提包里備有4瓶920生發水,光頭上也長出了頭發,記者發現后大做文章。消息發表后,920生發水在聯邦德國的銷量從4萬瓶猛增到22萬瓶,民意測驗表明,它的聲譽在那里已與世界名牌產品齊名。
我國古代就有利用名人的影響推銷商品的故事。據《戰國策》記載,有人賣馬三天無人問,賣馬人去找相馬專家伯樂說,希望伯樂能圍著他的馬繞三圈,臨走時再回頭看一眼,他愿奉送一天的酬勞,伯樂照辦,結果此馬售價暴漲10倍。
“沉默時間”
美國紐約國際銀行在剛開張之時,為了迅速提高知名度,曾做過這樣一個廣告:
一天晚上,全紐約的廣播正在播放節目,突然間,全市的所有廣播都在同一時刻向聽眾播放一則通告: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緊接著整個紐約市的電臺就同時中斷了10秒鐘,不播放任何節目。一時間,紐約市民對這個莫名其妙的10秒鐘沉默時間議論紛紛,于是“沉默時間”成了全紐約市民茶余飯后的最熱門的話題,國際銀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家喻戶曉。
墓碑廣告
在英國蘇格蘭一個十分講究的墓地,有一塊絕妙的商人墓碑,上面寫著:“海密西·馬克岱威長眠于此,他哀傷的妻子現繼承他興旺的蔬菜水果店。店址在11號高速公路,每日營業到晚上8時。”用墓碑來做廣告,真是咄咄怪事。
(唐德全摘自《幽默與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