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北部鄉村公路的兩旁,一片片的柿子園映入眼簾。每當采摘季節結束后,總會有一些熟透了的柿子留在樹上,構成了當地一道特有的“風景線”。路過此地的游人很奇怪,覺得不把這些又大又紅的果實摘下來真是太可惜了。在得知這些柿子是留給喜鵲作食物時,他們變得更加地迷惑不解。然而聽了導游講的一個故事之后,人們才懂得了用柿子喂喜鵲的緣由,紛紛對果農的睿智翹起拇指,贊嘆不已。
原來,柿子園在當地已成為喜鵲的棲息地。每年秋去冬來,它們都在柿子樹上筑巢過冬。有一年的冬季特別寒冷,鵝毛大雪下了幾天幾夜,無法尋覓到食物的幾百只喜鵲一夜之間全被活活餓死凍死。第二年秋天,當柿子樹上的果實快要長熟時,竟被一種不知名的小蟲糟蹋得精光,結果“顆粒無收”。在尋找原因時,果農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喜鵲。如果頭年冬天喜鵲沒有餓死凍死的話,那么就不會有蟲災了。自那以后,人們每年秋天收獲時都會留下一些柿子,給喜鵲作為過冬之食。鮮紅的果實吸引著大批喜鵲來到柿子園,這些善解人意的小鳥仿佛心存感激,即使春天來了也不急于飛走,而是忙著把柿子樹上的害蟲捕捉得干干凈凈。喜鵲就是這樣來表示感恩,從而確保了柿子的豐收。
“留”是一種境界,在收獲的季節,給喜鵲留點柿子在枝頭,等于給大自然留一點,其實也就是給人類自己留一點。在對自然的開發中,人類更應該堅持多留一點。掠奪式的開發只會加劇環境污染,今人雖得一時之利,但留給子孫后代的就只有害而無利了。
?。ㄒ詈浴缎滦麻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