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現在重新開始恢復了。”張朝陽說,“就像經過了一個長征,快要到達延安,現在的搜狐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其實他一直在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壓力,“我現在是有史以來壓力最小的時期。”
張朝陽又高調地回來了。
躲在幕后近乎一年,這位時尚、性感的年輕企業家再度頻頻曝光,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面發表言語激烈的文章,當然,其目的都是為了宣傳搜狐博客,以及他最為推崇的搜狐3.0。
這幾年里,張朝陽開始觀察身邊的人。每次坐頭等艙,他看到身邊的各大公司老板不是在打電話,就是在安排工作,或是不停地敲擊鍵盤寫各種報告,“我發現他們都活得特別累。”張朝陽以一種看客的口吻說。
而經過幾年的沉淀,張朝陽說自己已經篩選出了一批能干的人,“把這些人放在正確的位置,發揮他們最大的價值。我的任務就是不斷的大浪淘沙,不斷的篩選出一批能干的人,這些人同時又是對搜狐有信仰的。”在他看來,搜狐的矩陣變革初顯成效,產品戰略也被重新理清。
但是今年初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07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卻給了搜狐當頭一棒。報告顯示,新浪在門戶和博客兩大領域的用戶年到達率指標中,分別以55.53%及32.86%的比例高居榜首;在門戶方面,網易、騰訊分列二、三位,歷年雷打不動的三甲之一搜狐居然第一次跌出了門戶三甲之外。
然而,搜狐公司8月2日發布的最新財務報告可以被視為明顯的反擊:搜狐2007年第二季度的品牌廣告收入達到了創記錄的26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第二季度的總收入則達到390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4%。
“我們現在重新開始恢復了。”張朝陽說,“就像經過了一個長征,快要到達延安,現在的搜狐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他說,其實一直在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壓力,“我現在是有史以來壓力最小的時期。”
如今的張朝陽顯得更加灑脫,“因為我已經把事情都分配好了,我現在需要安靜,需要思考。”
新搜狐 超媒體
Web3.0是什么?當整個互聯網業還一片茫然時,張朝陽拋出了“搜狐3.0”。
“搜狐3.0是搜狐的產品戰略。”張朝陽解釋,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web3.0,而是以搜狐博客為入口,以搜狐通行證和新開發的“小紙條”為溝通方式,讓搜狐用戶的體驗全面提升。
“搜狐3.0意味著三年以后我們是不是在舞臺中央,是不是給大多數中國網民提供上網最主流的產品,這將決定搜狐能否成為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幾家公司之一。”張朝陽說。
從2002年并購ChinaRen起,搜狐一直以來最重要的舉措就是組建門戶矩陣。目前,在搜狐的矩陣之下,已經形成了一張由ChinaRen、17173、焦點房地產網、Goodfeel、圖行天下等資源組成的矩陣網,并分別聚集了大量的用戶群。
但如何將搜狐旗下豐富的資源整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而不是一盤散沙地“各自為政”,是張朝陽一直思考的問題。因為隨著被收購資源的不斷增多,如果不及時處理好整個系統的溝通問題,反而會不斷萌生出各種“難以消化”的難題。
尤其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中國互聯網市場,搜狐的處境顯得更為嚴峻。目前,新浪是中國內地毋庸置疑的第一門戶,其崛起的原因以及目前的最大優勢,就是新聞。騰訊則依靠即時通訊工具,迅速發展起自己的門戶網站與游戲,成為增長力迅猛的互聯網新生代。偏居一隅的網易一直穩扎穩打,其游戲和門戶等業務長期保持著業內前三甲的地位。
此次,張朝陽所提出的搜狐3.0新產品戰略,到底如何更好吸引用戶,提高產品粘性?博客,似乎就是搜狐的答案——博客對于一個門戶網站來說,意味著人流量,意味著網站內容是否被認可。守住了博客這塊陣地,就保住了人氣,而門戶網站需要的就是人氣。
2007年7月,搜狐對其博客進行了全面地更新,直接貼出了“聲”、“色”、“玩弄”的標簽以吸引年輕的用戶。
“我們認為,未來人們上網的方式是從博客入手的,而且我們重新定義了博客,搜狐的博客是我們的space,是整個搜狐的入口。我說的博客,和新浪說的博客不是一個意思。”張朝陽說。“搜狐的博客不僅僅是用來寫東西的,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整合搜狐產品的工具。”
搜狐希望通過“博客”來不斷吸引用戶,而用戶一旦進入這個搜狐的“入口”,就將“陷”入一張龐大的搜狐網絡:新聞、搜索(搜狗引擎)、專業網站(ChinaRen、焦點網等)、游戲(“天龍八部”等),搜狐幾乎無所不包。
“有一個搜狐通行證掛在那兒,以前這東西是隱藏的,現在它是顯現的。”指著搜狐首頁的巨幅廣告,張朝陽說,自己更像是一個設計師,“服裝設計師推出自己的作品,樓房設計師推出自己的建筑。那么我們呢,正在構筑一個未來的、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網上的新世界”。
“如果你用搜狐博客的話,就知道現在由通行證打通了整個矩陣,所以說搜狐博客流量帶來了搜狐整個矩陣人氣的提升。在搜狐矩陣很多地方是可以做廣告的。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氣、人流,商業化的過程其實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張朝陽說,他的期待是,今后中國網民將以搜狐博客為上網口,“5年內,搜狐將改變5億網民上網模式。”
在張朝陽眼中,新搜狐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門戶網站,“就是一個為網民提供最好用的產品,最優秀的媒體平臺。新搜狐叫不叫門戶無所謂,他是一個超媒體。是看新聞、視頻、搜索、寫博客、聽歌、玩游戲、玩社區的平臺。”他說。
技術轉型進行時
當年,在搜狐股價跌入低谷時,情急之下的張朝陽曾經拋出“華爾街不懂中國”的言論。現在,他已經對華爾街的評論不再“感冒”。在他眼中,股價的表現已經對搜狐的統一戰略沒有太多的干擾。
特別是在最近的兩個財務季度,搜狐的業績都連續超出了華爾街的預期,更讓這位年青才俊顯得灑脫。在張朝陽看來,搜狐的漂亮業績“不僅有奧運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整體的更健康的結構。”
實際上,目前的搜狐正在經歷一次徹底的大轉型。過去,張朝陽一直熱衷于在公共媒體上“做秀”,其原因就是為了搜狐品牌的推廣。那時,他的心態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搜狐,讓搜狐更好地生存下去。
今非昔比,經過三年多的開拓和積累,從搜狗搜索引擎、搜狗輸入法、博客平臺、小紙條、通行證的開發到各個域名的整合,搜狐推出了“一筐子”的新東西。
“搜狐3.0的確定,標志著以技術和產品驅動的搜狐正在全面崛起。隨著搜狐3.0在網民的生活、工作、娛樂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加大以及2008年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搜狐正在迎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而又穩健的發展階段。”張朝陽說,所謂的“技術驅動”,并不僅僅是以技術為核心這么簡單,包括搜狐管理團隊理念的轉變,在未來資源投入的方向等等方面都傾斜于技術。
曾經,為了滿足華爾街每個季度對收入和利潤的要求,搜狐從熱門的短信到游戲,什么都做,想拼命地以此來拉動業績。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在短期贏得了小利,卻逐漸喪失了原本在技術上的優勢。
例如,搜狐是最早做網上導航的,但卻因此失去了獨霸搜索引擎的機會;搜狐的首頁曾是眾多年輕人每日必上的網站,但卻在一路下滑后跌出了門戶網站的前三名。業績的下滑,終于讓張朝陽冷靜下來,因為在互聯網行業,沒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做支撐,盡管最初能盛極一時,但最終依然將無聲無息地走下舞臺。

于是,張朝陽開始重建自己的技術隊伍,重新積累搜狐的優勢。
首先,搜狐要找回的就是搜索引擎的優勢。三年前,搜狐一度推出了全球首個第三代互動式中文搜索引擎,即搜狗。今年初,搜狐正式推出了搜狗3.0版本,憑借自主研發的服務器集群并行抓取技術,成為全球首個中文網頁收錄量達到100億的搜索引擎;加上每天5億網頁的更新速度、搜狗網頁評級體系,搜狗在網頁搜索的海量、及時、精準三大基本指標上都表現不俗。
而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增強搜狐產品間的黏合度,搜狐同時還對搜狗輸入法進行了大力地研發。當然,搜索引擎和輸入法還只是工具,其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使來使用搜狐的產品。
而在眾多的搜狐產品中,增長最快、最令張朝陽驚喜的就是網絡游戲。今年5月9日,搜狐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多角色扮演在線游戲“天龍八部”,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天龍八部的收入就達到了230萬美元,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則超過了40萬人。
“我們一直在反復地試、堅韌不拔地試。我們這次是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其實自主研發也不一定能成功,但這次我們剛好有一個很優秀的團隊,而且是在搜狐整個平臺支持的基礎上。”張朝陽說,“天龍八部的成功不是一個偶然的或者是一個突然的驚喜,而是一個團隊在一個技術驅動理念下的一個成果。我們這個團隊已經被證明非常成功,我們還在準備開發下一款游戲。”
目前,看好網游的企業越來越多,既有盛大這樣的專業游戲公司,也有網易等互聯網行業的傳統企業。史玉柱曾提出,沒有一個億就不要動網絡游戲,而盛大則表示,幾百萬就可以做出一款比較好的游戲。
張朝陽則認為,就搜狐而言,游戲戰略實際上是搜狐3.0和搜狐技術驅動的一部分。由于有了搜狐矩陣,例如通過像17173(搜狐旗下的游戲門戶網站)這樣的平臺、搜狐通行證這樣的工具,搜狐在推廣方面首先就能省下一大筆錢。因此,天龍八部的初步成功,“實際上也是搜狐矩陣戰略的成功展示。”
目前,搜狐擁有一只500余人的技術團隊,他們正在為搜狐矩陣內各個產品的研發而奮戰。作為打通搜狐矩陣最重要的產品,搜狐博客還正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根據張朝陽的描繪,搜狐博客中不僅有主要的用戶發表文章功能,還有音樂盒、視頻插入、小紙條、RSS訂閱、標簽訂閱以及自定義頁面等功能,使博客的應用更加豐富,并已經形成了個人娛樂空間的概念。
技術轉型中的搜狐,正在通過完善每一個產品來獲得廣泛的認可度,“九月份,這場反攻戰役就會結束,到時候我們再來清點戰果吧。”張朝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