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7年9月4日的《現代金報》報道:“寧波家業長青民企接班人專修學校”第二期家族企業接班人專修班正式開學了,18位富商子弟將在此學習“修身立志”、“創業興業”等課程。
據調查顯示,家族企業占民營企業的90%。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業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的宿命,90%以上的企業上演著“不過二代”的悲劇。再過5至10年就到了家族企業交接班的集中期,這個專修班可謂抓住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的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接班人專修班應該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這種專修班應該逐漸摸索出一套生動而實踐性強的培訓模式,重在培養理解力和判斷力,而不是傳授一些用來裝飾的知識。
在中國企業界,對于接班人判斷力培養格外上心的是柳傳志。上世紀90年代中期,柳傳志曾設計,以楊元慶為主,郭為積極配合,但事情的發展并沒有如設想的那樣。于是柳傳志在2000年把神州數碼與聯想集團分拆,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集團得到了最重要的PC業務,而郭為領導的神州數碼從此與“聯想”品牌揮別,獲得了分銷、系統集成和IT服務業務。
與此同時,資本思維在柳傳志身上的化學反應也是如此強烈,過去因人設事的權術大師,現在變成了手段靈活的資本大師。在聯想集團洽購Packard Bell的同時,聯想控股減持神州數碼股票。
2000年8月9日,神州數碼(0861.HK)公告,母公司聯想控股和GA計劃向SAIF、弘毅投資、IDGVC以及神州數碼總裁郭為全資擁有的KIL出售部分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后,聯想控股將由原來持股47.43%減至17.83%,而神州數碼現任CEO郭為持股比例由原來的0.10%增至10.29%。郭為由此完成了從職業經理人到公司大股東的角色轉換。顯然,這是柳傳志私募資本引進新股東、調整治理結構和業務架構邏輯在神州數碼的應用。
柳傳志曾表示,神州數碼的這次股權變動,是神州數碼和聯想控股基于公司長遠發展考慮的主動安排。柳傳志一直認為郭為是真老虎,這回給真老虎插上翅膀,讓他自己成為主人,讓他在自己的跋涉中增長判斷力。
跟柳傳志一起創業的一代中國企業家,他們大多數沒有老虎可用,更沒有給老虎插上翅膀的想法。企業強人宗慶后,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一肩挑,辦企業20多年沒有帶出一支可以信賴的團隊。很多家族企業沒有跟國際資本接軌,也沒有引進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結果只能是自己成了自己能力的奴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敢把公司交給兒女以外的其他人。可是他們無法規避自然的年輪,他們漸漸變老,卻后繼乏人。
然而柳傳志卻趟出了一條路來。為了培養接班人,寧肯犧牲一些企業發展的短期利益,把完整的集團一拆為二,為的是讓老虎有一個摔打的空間。他時刻關注老虎的情勢,該給翅膀的時候給翅膀,該給權力的時候給權力,該給股權的時候給股權。一個企業成長起來了,一支管理團隊也隨之成長起來了。
蔑視自己所不理解的事,按自己的能力來判斷事物的正誤是愚蠢的,也是自視智力超群的一代企業家的通病。要緩解接班人危機,首要的還須像柳傳志那樣,改造這個千錘百煉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