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的誠信近期受到公眾的普遍質疑:西門子丑聞發生、麥當勞香港高層被捕、跨國公司成污染大戶等,現在的跨國公司變得越來越齷齪。
從近期國內對西門子丑聞的有關報道來看,許多人還是抱著天真的態度,甚至為西門子公司卸責。一篇報道說,西門子在中國50%的生意都有賄金的影子,存在違反公司反腐敗規定的行為。在中國,大約90%的生意都有“中間人”插手。沒有“中間人”,西門子什么都做不成。
據筆者所知,西門子在自查中也主要是針對有“中間人”介入的業務。西門子委托美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對公司財務進行調查和審計。該律師事務所宣布發現了遠高于原先預計額的不明支出。
但是把責任歸咎到“中間人”頭上,甚至隱含表達中國的交易體系不健全,西門子行賄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思路是無可救藥的。要知道,是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先調查西門子丑聞的。之后,希臘、瑞士、奧地利和德國的檢察機關都開始介入調查。這些國家均不是發展中國家,是司法制度、交易體系很健全的發達國家。
因此,該跨國公司的不合規行為并不單純是“中間人”或者中國員工所致。西門子高管在中國高調放風,說行賄行徑不可容忍。為此,西門子中國區解雇了20名“未經公司允許擅自行動”的員工。
筆者認為,說“行賄行徑不可容忍”是典型的作秀。跨國公司更應該反思自己的公司文化、商業倫理。
香港算是法紀嚴明的地區,麥當勞香港高層卻涉嫌收取食物供貨商財物,向公司引薦他們提供的食物,因此被拘捕。
國際上的一些學者把跨國公司的這些行為稱為“企業的精神分裂癥”??鐕究缭搅藝?,有各種辦法逃避主權國家的各種監管,因此,企業的違規行為和行賄行為變得更加有恃無恐。對內,企業要求員工盡顯人性善的一面,為企業勤勉工作;對外,企業就只是一個賺錢機器,不僅不盡責任,往往比小企業更能做各種違法違規的事情。因此,跨國公司的商業倫理一直是西方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家中國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跨國公司常犯8種本地化錯誤:如執行雙重標準、不了解也不尊重當地法律、歪曲或篡改法規、毀滅品牌的并購、在知識產權上采取咄咄逼人的策略、管理遲鈍、帶走所有利潤,以及將中國當作實驗室等。
執行雙重標準是相當普遍的行為。西門子公司的行賄案,意大利、希臘、奧地利的情況比德國本土要嚴重許多。麥當勞的飲食雖然標準化,但是據筆者所知,歐洲許多地方麥當勞提供的水是比較高級的礦泉水,而在中國大陸似乎不完全是。
跨國公司不尊重當地法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法律,更是比較普遍的事。
國內近期披露的一份報告表明,許多經常打環保概念的跨國企業其實是污染大戶。百事、惠爾浦、博世等世界500強企業均榜上有名。日資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標廢水,違反水污染物防治管理規定”被上海市環保局列入“2005年第二批本市環保系統查處違法企業名單”。丹麥嘉仕伯啤酒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甘肅一啤酒有限公司在建設初期未執行“三同時”制度,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其工業廢水繼續直接外排,給當地人民的飲水安全帶來很大隱患……
但愿,受人敬仰的跨國公司們別再做齷齪的事了。
?。▉碓矗篽ttp://blog.sina.com.cn,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