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大院地處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與千年古剎資壽寺相距2公里。與大同云岡、太原晉祠、平遙古城、壺口瀑布等為同一條旅游線路,公路、鐵路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典范。是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抗鼎之作。王家大院歷經元明清,穿越600年的歷史時空。既是歷史的縮影,也是清代民居建筑集大成者。
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建筑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鱗”、“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已被辟為“中國民居藝術館”、“王氏博物館”的高家崖、紅門堡、孝義祠堂三大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面積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
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筑群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筑。其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兼融南北情調,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素有“王家歸來不看院”之美稱。

高家崖建筑群內的兩主院均為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并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整體建筑渾然一體,有若天成。
紅門堡建筑群的總體布局,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后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后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是目前海內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
崇寧堡建筑群的總體建筑與紅門堡相似,為“虎臥西崗”的院落布局,整體建筑斜倚高坡,負陰抱陽,堡墻高聳,院落參差,古樸粗獷,為清代民居集大成者。
王家大院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筑文化遺產和民居藝術珍品,開放近10年來,在海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