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有一個阿克蘇,只有這個地方產的棉花質量最好。"阿克蘇市委書記牛學興對記者說:"阿克蘇棉花一直是國內市場的緊俏貨,也是國際市場上的硬通商品。"
由于得天獨厚的光熱、水源條件,阿克蘇長絨棉與澳洲長絨棉、美國長絨棉并駕齊驅,在國內、國際棉花市場上備受青睞。
阿克蘇棉花約占中國棉花產量的六分之一,而作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之一——中國的供應和需求,不僅成為影響棉花期貨價格走勢的主要市場力量,也撥動著上下游產業鏈的敏感神經。
2005年,從阿克蘇地區招商局局長位置上到阿克蘇市履新不久的牛書記帶領一班人馬進京賣"天棗",這是他第一次引起東部的注意。而兩年之后的今天,阿克蘇正在這位學者型官員繪制的藍圖中加速前進。按照預定的目標,阿克蘇將逐步進化為年產150萬錠紗線的南疆輕紡城,最終形成以棉花為龍頭、強勢產業集群的"中國棉都"。
目前,已經有浙江巨鷹棉業、浙江華孚集團等國內紡織巨頭進駐阿克蘇,與本土的阿克蘇恒信紡織公司和阿克蘇同旺紡織公司構成南疆輕紡城的第一梯隊,在十一五期間,它們將有望首先貢獻30萬錠紗線的年產量。這個數字尚未包括東南沿海紡織中心那些正在大舉西進的投資者。
在牛學興的戰略思維中,"中國棉都"并非阿克蘇的唯一選項。作為歐亞大陸的心腹地區,阿克蘇不僅在地緣經濟上成為連接歐亞大陸橋縱橫萬余公里經濟帶的主要結點之一,而且其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驚人儲量,也使它的經濟運行可以左右逢源。
也就是說,未來的"中國棉都"正在演奏的是一支交響曲或者多幕劇。"阿克蘇"這個地名,翻譯成漢語,意為"白水"。局外人只要想象到神圣而潔凈的從天山上奔流而下的滾滾融雪,終年四季溫暖而透明的陽光,以及阿克蘇遼闊大地下更多的地下水和那些呼之欲出的巨大財富,就可以感覺到"白水"二字,在阿克蘇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分量。
翻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歐亞大陸橋已經把中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印度,以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囊括在一個巨大的環形鋼鐵脈絡中。在這個國際經濟圈的東部,從朝鮮的元山,韓國的釜山,到中國的大連、天津、連云港、日照等東南沿海各大港口從海路上輻射到東南亞諸國;在它的最西頭,荷蘭的鹿特丹以及其他國家的港口城市所輻射的地區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這個日趨完美的鋼鐵花環,僅在中國境內就長達4131公里,牽動了將近4億人口的福祉;而在亞歐大陸,它輻射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總人口一半還多的人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生活著。
阿克蘇要做的,是將近26億人的大生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小麥和土豆一樣,棉花正在改變世界。而對于阿克蘇,改變世界不只是棉花,還有以曾經"滯后"一步而蘊蓄已久的爆發力和創造性。
2007年3月中旬,《中國商人》雜志記者兵分兩路,一路飛赴阿克蘇,實地感受這顆歐亞之心的最新脈動,另一路人馬則在北京等地,考察阿克蘇的變化和市場終端那些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