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的天山腳下,多浪河旁,百花綻放中,阿克蘇市拜什吐格曼鄉阿扎提小學老師力提甫·托合提正在給學生上電腦課。雖然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但這里的孩子和祖國其他地方的青少年一樣在老師的智慧澆灌下茁壯成長。自從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扶貧示范工程開啟以來,當地小學生通過課堂可以更多地動手操作電腦了。
這只是阿克蘇教育事業近年來穩步發展的一個窗口,透過這扇窗,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阿克蘇市在經濟建設大踏步前進的同時,全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教育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兩基"教育得到鞏固和提高,目前,阿克蘇市的教育發展在全疆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農家子弟讀書忙
金秋十月,阿克蘇市托普魯克鄉巴扎小學內歌聲與笑聲不斷,在學校操場上,小學校生們趴在白色畫布上快樂地涂抹著五彩繽紛的色塊,原來這里的少數民族學生們正在進行著一場繪畫比賽。
據悉,從今年春季開學起,阿克蘇市全部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雜費,農村的孩子們既能無憂無慮地學習知識,又能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不少學生家長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歡迎,支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比以前更高了。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進課堂,阿克蘇市對貧困家庭的學生還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阿克蘇市每個農村小學生每年可減免雜費70元,初中生可減免雜費100元。
為了把好事做實,阿克蘇市在開學前兩周就把所免雜費、生活補助費資金撥付到各鄉鎮財政,各鄉鎮財政在開學前一周內撥付到學校;免費教科書在開學前全部發放到學生手中。凡違反收費規定,超出收費范圍,自定收費項目亂收費的學校,校長一律就地免職。
市教育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2006年全市按時、足額撥付了農村學校公用經費,保障了學校的正常運轉并安排了85萬元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費, 1700名貧困寄宿生享受到了補助,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優惠。
記者遇到了阿克蘇市第一小學的馬麗娟老師,她正在組織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語口語會話練習。近年來,為不斷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阿克蘇市大力普及幼兒"雙語"教學,加大"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力度,使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初,阿克蘇市在上海的援助下,建成了拜什土格曼鄉雙語幼兒園、托普魯克鄉雙語幼兒園,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31名農村雙語幼兒教師,在地區電大培訓了160名雙語教師。目前該市已有民漢合校4所,雙語學前班有33個班,學生1388人。
如今,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城區為100%,農村為99.99%;初中階段入學率城區為97.81%,農村為97.1%。在阿克蘇,這個誕生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們也正在為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而奔忙。經過多年努力,到2006年全市小學生輟學率城區為0.19%,農村為0.57%;初中生輟學率城區為0.41%,農村為1.03%。"普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自治區的標準。
素質教育詩畫樂

在阿克蘇,人們隨處可見生性歡快的當地人跳起舞來唱起歌。各類文藝演出更比比皆是。在一次計劃生育文藝演出中,記者看到了一群可愛的小學生,他們有的拉有的彈,個個身手不凡。見到記者感興趣,陪同采訪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各個小學校都有一批能歌善舞的好苗子呢。
金色的八月,胡楊林下,在地區新世紀首屆青少年文藝匯演上,阿克蘇市青少年表演團共演出11個節目,其中有2個節目獲優秀節目獎,2個節目獲創作獎,3個節目獲表演獎,6名演員榮獲優秀演員獎。在"金橋杯"少兒歌曲大賽上,一名小學生用古箏將傳統民樂演繹的有板有眼,在奧運吉祥物福娃的襯托下,另一名學生則將百靈般的歌喉送上云宵。記者了解到,類似的歌曲演唱大賽、演講、書法、美術比賽在各個中小學都已經成為常規活動。通過加強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也進一步促進了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動和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是教育局對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管理方式。通過在12所學校組織課改研討開放日活動,讓更多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近幾年,通過全市小學語文、數學教學等4項優質課競賽和中小學美術、中學思想品德教學能手競賽,不少教師感到提升很快,獲益匪淺,有3名教師還獲得了自治區級的"教學能手"稱號。
有了扎實的教學隊伍,孩子們的基礎打得更實,素質教育也就有了擴展的根基。阿克蘇市各中小學校通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競賽活動。利用一批融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活動,使得孩子們不僅學得認真而且學得有趣。他們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扎實推進《新疆地方課程實施及其評價的應用研究》和《綜合實踐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鼓勵勤奮學習、獨立思考、追求新知,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各類競賽,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在自治區生物、化學、地理等競賽上阿克蘇市學生僅一等獎就得了45個。
在第22個教師節時,阿克蘇市第六中學的美術教師石東海書畫展上,孩子們對老師展出的100多幅作品更是喜愛有加,《邊城一夜萬樹春》、《雄鷹》及獲過全國書畫大賽金獎的烙畫《羲之戲鵝》都令孩子們贊嘆。正是通過類似這樣的形式,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和素質教育的種子在不知不覺中播撒進了祖國未來的心坎里。
在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農民艾山·買買提正在棉花地里給自己已上學的兩個孩子講解棉花打頂方法。如今,全社會都在講素質教育,不僅老師講,家長們也明白素質才是教育的根本。于是,暑假期間,為了讓正在上學的孩子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增強孩子對勞動的認識,艾山·買買提帶著孩子來到棉田里。
每年的八月,新疆阿克蘇市第三中學的孩子們就會迎來武警戰士大哥哥們。武警們帶給孩子的不僅是軍訓方法,更培養了學生們吃苦耐勞、團結拼搏的精神,強化了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主義觀念,幫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規范,受到了言傳身教的教育。
2007年阿克蘇市將在全市大、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全員參與的陽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