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有個兒子?還是演員?可能沒有幾人會相信“造星大師”海巖的兒子現在還是個默默無名的小演員,而這就是海巖的教子之道:人前不認親生子,放他自己去成功。
他的劇作捧紅了陸毅、佟大為、徐靜蕾、孫儷等一批新星,他也因此贏得了“造星大師”的美譽。
海巖,這個明星夢工場,卻將自己的兒子、同為演藝人員的侶簫拒在了門外。出道以來,侶蕭雖然參演了《重案六組2》《曼谷雨季》等劇集,但至今仍默默無聞。為何他“近水樓臺”卻“不得月”?海巖為何不讓兒子在“海巖劇”里閃亮登場、快速成名?對此,海巖講述了他獨特的為父之道。
育兒真經:向孩子哭窮
海巖本名為侶海巖。1975年,從海軍航空兵退伍后,當了警察。79年,和工作單位下屬的一家工廠會計何菁菁相戀、結婚。第二年,兒子出生。給兒子起名字時,天性浪漫的海巖說:“就叫侶簫吧,孩子是天上派下來的天使;而簫聲優美動聽,就像是天籟之音,‘簫’諧音是‘笑’,寓意兒子給我們帶來天使的笑聲。”
1986年,隨著處女作《便衣警察》的一炮而紅,海巖逐漸成了一個工作狂,一旦進入狀態,就對周圍的一切都不管不顧。1995年,當他收到遠在美國的妻子寄來的《離婚協議書》時,才如夢初醒。離婚時,15歲的兒子侶簫讀初中三年級。他追問海巖:“爸爸,媽媽怎么就去了美國?她不回來了嗎?”看著身高快趕上自己的兒子,海巖思緒萬千,作為父親,自己決不能因離婚而讓兒子蒙上陰影。他摟著兒子的肩膀走到陽臺,指著天空問:“簫簫,鳥兒注定要高飛對不對?”“對。”“你媽媽就是一只展翅的鳥兒,注定要選擇更高更遠的天空……”“爸爸,你為什么不像媽媽一樣飛?”“我現在還不能飛,我想等你長大后,我們父子倆一起飛。”
從此,海巖暗暗發誓,不論多忙,一定要多花心思在兒子身上。
對兒子的培養,海巖也有一套深思熟慮的想法。在一張小卡片上,他寫下這么一段話:“老一輩人說:富養女,窮養兒。此言不虛啊!我的理解是,在同等經濟條件下,不能刻薄女兒,穿衣打扮什么的要盡量滿足她,讓她從小就在心理上產生優越感,不然的話,她走上社會,遇上不良男人,一罐飲料、一頓肯德基就能把她勾跑了;而對兒子則要‘銀根緊縮’,讓他多吃苦,多磨礪,才能成大器……”海巖把這張卡片壓在書桌玻璃板下,作為自己的“育兒真經”。
因此,海巖雖然心里憐惜兒子,但決不用物質來體現和補償。而且還經常在兒子面前“哭窮”,告訴兒子:富人注重休閑、娛樂,你老爸沒日沒夜地工作,連吃飯、上衛生間、坐車頭腦都沒閑著;富人大腹便便,你老爸卻跟工地的打工仔一般精瘦;富人豪宅名車,你老爸住的是普通公寓,車子還是公司里配的;你老爸一個人干幾個人的事情,沒日沒夜地工作,就是因為收入少呀……
在海巖的渲染下,侶簫一直認為老爸沒多少錢。每天上學放學,他不是擠公車,就是坐地鐵,無特殊情況決不“打的”。有一天,海巖故意問他:“簫簫,爸爸掙兩份錢呢,足夠你花了,你為什么這么節省?”他說:“老北京人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一分錢也要掰成兩瓣兒花。我如果大手大腳花錢,就是對你勞動的不尊重。”海巖拍拍兒子的肩,滿意地說:“簫簫,你真是懂事了。爸爸對你很放心!”
尊重他腳踏實地的選擇
1998年,侶簫高中畢業,經再三考慮,海巖決定送侶簫去日本名古屋大學攻讀工商行政管理專業。他希望兒子今后做實業。
2001年底,侶簫學成回國。在機場接到兒子時,海巖盯著他看了半天,差點兒驚叫起來。眼前的簫簫5Lu140vv5cQvS9LODCAzuA==已長成一個清秀帥氣、青春逼人的大小伙子!兒子說要自己找工作,誰知道,卻瞞著海巖進了中央戲曲學院音樂劇專業深造。海巖問他找工作的情況時,他說要考研,海巖還以為是工商行政管理專業,連聲鼓勵。沒多久,一位演藝界的朋友告訴他:“侶總,你家公子資質不錯,你使勁拉一把,他很快就能上路,將來可望成為一線明星。”
這讓海巖一頭霧水,待兒子回到家,問他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實情。侶簫從小就有表演天賦,海巖還曾送他去學過芭蕾和音樂,但他一再強調:“一個男人多才多藝是好事,但長大后切不可以此做職業。”去日本留學后,侶簫一下自由了,每次學校活動或朋友聚會,他的才藝表演都讓人傾倒。同學朋友紛紛鼓動侶簫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你天生一張明星臉,好好努力一下,將來肯定能大紅大紫。”漸漸地,侶簫就做起了“明星夢”。回國后,知道海巖不會同意,于是先斬后奏。
聽完兒子的陳述,海巖沉思良久:“爸爸知道你有藝術天賦,但是演藝圈不一樣,它表面風光,可底下魚龍混雜,水性不好的人容易淹沒。”
交涉到最后,侶簫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海巖連連搖頭嘆息,最后同兒子達成一份“口頭協議”:海巖同意侶簫去當演員,但侶簫不得借助海巖的名氣來宣傳、炒作自己;侶簫走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努力去當一名好演員……
兩人還達成共識:侶簫一般不接受媒體采訪,實在難以推托的,首要條件就是不提家事,不提家里人。
父子倆的關系一下子緊張起來!侶簫住到學校,很少回家,沒事也不打電話,還向朋友聲明:“我不是靠老爸混進這個圈子的,老爸到現在都不樂意我干這一行。”海巖在人前也決口不提這個“不聽話”的兒子,有時還暗想:每天有那么多做明星夢的俊男美女擠進這個圈子,沒有人扶持根本不會有出頭之日,他早晚也會碰壁而歸,老老實實干他的實業。
就這樣,海巖眼看著侶簫把自己丟進了一個全新的未知天地。拿著簡歷和照片四處跑劇組,當劇組了解到他是海巖的兒子時,反而是侶簫自己很避諱。他總和人強調:“我只想拍戲,角色大小都沒關系,從小做起,多學點東西,很簡單,完全沒有依靠父親的概念。”一晃幾年過去了,在圈子里侶簫仍然默默無聞。
有一天,海巖突然想起了久未聯系的兒子,想到他的艱難,不免心疼,于是打通了兒子的手機,問想不想在自己的劇中露一下臉。侶簫不領情:“我不迷信你這個‘造星爸爸’。功到自然成,只要有實力,換了別的什么劇,照樣能成名。”放下電話,海巖心里反而踏實了。他想通了:兒子雖然選擇了一條自己并不贊同的人生道路,但只要他腳踏實地去走,照樣能活出他的光彩,作為父親,應該尊重兒子的選擇。
“感謝你的不幫忙”
2004年5月,海巖為新劇《深牢大獄》選角,明明覺得兒子適合扮演劇中男主角,卻舍近求遠,與導演找了半年,才在北京電影學院找到了畢業生周一圍。從未拍過戲的周一圍在《深牢大獄》中一亮相,片酬就從每集500元迅速飆升至3萬元。侶簫知道自己與角色擦肩而過后,一點沒有抱怨父親,反而感激老爸給自己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
2005年春節后,名作《便衣警察》再度被搬上熒屏,海巖掛名為藝術顧問。對于劇中男主角周志明的扮演者,制作方經反復挑選,最后定下侶簫。但侶簫卻不愿“沾”老爸的光,海巖也反對對外宣傳他們父子關系。最終,這個角色由主演過《青紅》的李濱出演。侶簫因為是海巖兒子的緣故,再次失去了出演父親名作的機會。
“簫簫,你與‘周志明’擦肩而過,后悔嗎?”海巖故意逗兒子。“沒什么好后悔的。我不在你的劇中演‘周志明’,可在別的劇中演‘李志明’、‘王志明’,該火的時候一定會火!”
2005年6月,海巖正在上海開會,突然接到兒子從長沙發來的短信,稱自己吹空調著涼感冒了。海巖當即安排秘書訂長沙的機票。第二天中午,乘飛機悄悄抵達長沙。父子倆在酒店里相見后,海巖馬上請餐廳服務生用紅糖和蔥姜熬湯,讓兒子飲用。兩父子已多少年沒這么悠閑地聚在一起了。“這幾年爸爸沒怎么幫你,你不會怪我吧?”海巖問兒子。“非但不怪,反而特別感激。因為你沒有用你的名氣和關系來強行改變我,讓我得以按自己的意愿去闖蕩。我不需要抄近路、走捷徑,多經歷些坎坷和磨難,等我有收獲時,我會覺得這是完全屬于我自己的果實。”看著兒子那張青春而自信的臉,海巖贊賞地點著頭。
這次長談后,父子倆的心貼得更近了。侶簫感受到,在自己的道路上,父愛將促使自己奮進。而海巖則有更深層的考慮,他準備待侶簫演技爐火純青之時,就從董事長的位子上退下來,與兒子一起開一家“父子專賣店”,招兵買馬,自編、自導、自演,打造里程碑式的經典影視作品。到那時,他就會滿面春風地說:多年父子成兄弟,踏平坎坷成大道!